商务星球2012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基本知识汇总第一章地球1、“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你们”指的是以麦哲伦为代表的探险队员。2、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亲眼目睹地球是个球体的人是——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3、科技的进步使人类能够精准的计算出地球的大小。4、关于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实心椭圆形不规则球体。但在学习中通常把地球看作是一个正球体。5、地球仪——为了研究学习为了认识地球,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而制作的地球模型。6、地轴——假想的地球旋转轴。7、两极——分北极和南极,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为北极,地轴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则为南极。8、赤道——地球表面与南、北极点距离相等且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或纬线圈,也是0º纬线。9、经线纬线名称定义特点两者位置关系形状长短与数量位置关系方向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半圆一样长,无数条相交于两极南北向任一经线与任一纬线垂直相交有且仅有一个交点纬线与赤道平行的圆圈整圆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无数条相互平行东西向10、本初子午线——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0º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11、经度纬度1/612、半球划分——赤道将地球平分为南、北半球;经线20ºW与经线160ºE组成的经线圈将地球平分为东、西南半球。13、高中低纬——将所有的纬度平分成三档,0º~30º为低纬,30º~60º为中纬,60º~90º为高纬。14、经纬网的作用——地球上任一地点的位置都是唯一的经线与唯一的纬线的交点,利用经纬网上这对经纬线的度值就可标记该地点的位置。15、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分为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地球的自转以地轴为中心,而公转以太阳为中心。两者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自转周期为一天(24小时),公转周期为一年(365或366天)。16、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地方时差),而公转产生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17、二分二至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和昼夜长短变化节气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期3月21日前后6月22前后9月23日前后12月22前后直射点位置及移动赤道,之后北移北回归线上,之后南移赤道,之后南移南回归线上,之后北移昼夜长短及变化昼夜平分,之后经夏至到秋分北半球白昼长于夜晚北半球白昼最长昼夜平分,之后经冬至到秋分北半球白昼短于黑夜北半球白昼最短18、四季的划分——北半球为例,3、4、5月为春,6、7、8为夏,9、10、11为秋,12、1、2为冬。南半球季节则相反,春秋相对,夏冬相对。19、五带的划分——根据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光热的多少,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2/6第二章地图20、地图的地位——地图是地理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又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具有不可替代性。2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22、地图上确定方向的三种方法一般原则指向标经纬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用箭头指明正北方向经指南北,纬指东西23、地图上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1:5000000或1/500000024、图例和注记——在地图上用来表示山河海陆、洲国城镇等的点线面之类的符号以及色彩都是图例,而在地图上用来说明这些图例符号的文字与数字就是注记。图例和注记是一个地图要素的两个方面,这一地图要素被称为“阅读地图的钥匙”。25、地形及类型——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称为地形(也叫地貌),各种地形高低起伏的差别通常用海拔和相对高度(单位m)表示。陆地表面主要有五种基本地形,即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山地海拔在500m以上,相对高度大,坡度较陡,沟谷幽深。丘陵海拔在500m以下,相对高度小,起伏和缓。平原海拔一般在200m以下,地面广阔平坦。高原海拔多在500m以上,地面广阔,起伏和缓。盆地四周被山岭、高原环绕,中间为平原或丘陵。26、海拔——指一个地点调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海拔高度或绝对高度。27、相对高度——指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或者说两个地点的海拔差。28、等高线表示的地形部位及特征山峰鞍部山脊山谷陡坡缓坡陡崖中间高,四周低,等高线呈闭合两个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