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练习一、探讨横线的词语意思。1.缘溪行()2.芳草鲜美()3.渔人甚异之()4.欲穷其林()5.林尽水源()6.仿佛若有光()7.豁然开朗()8.屋舍俨然()9.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10.阡陌交通()11.悉如外人()12.黄发垂髫()13.并怡然自乐()()1.乃大惊()2.具答之()3.便要还家()4.咸来问讯()5.妻子邑人()6.来此绝境()7.不复出焉()8.无论魏晋()9.具言所闻()()10.延至其家()11.不足为外人道也()12.既出()13.便扶向路()14.处处志之()15.及郡下()16.诣太守()17.说如此()18.寻向所志()()19.欣然规往()20.未果()21.寻病终()22.后遂无问津者()二、作者极力表现渔人怎样的感觉?借用文中词语回答。默写表现桃花林美异的文字。默写表现世外桃源中环境美异的文字。三、补充下列语句中的省略词。1.()具答之。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4.林尽()水源。四、简答:1.桃源中人为何来此?2.桃源中人为何皆叹惋?3.桃源中人为何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4.作者为什么又写后人无法寻找到世外桃源?五、指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六、指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分别解释。1.阡陌交通古义:今义: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今义: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义:今义: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古义:今义:5.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古义:今义:6.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今义:7.诣太守,说如此。古义:今义:七、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A.B.C.八、翻译、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九、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豁然开朗()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黄发垂髫()怡然自乐()便要还家()十、下面几句话,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十一、《桃花源记》作者,他是时人,名,是著名。本文原是中的“序”。《桃花源记》是一篇的名作,它虚构了一个与的美好境界,寄托了,反映了的意愿。本文以为线索,以为顺序。十二、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十三、下列句中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中:晋太元中中无杂树B、舍:便舍船屋舍俨然C、皆:皆叹惋皆出酒食D、寻:寻向所志寻病终十四、对“世外桃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逃避现实的一种空想,毫无积极意义可言。B、这是针对现实的一种追求,在当时有着积极的意义。C、这是空想,但寄托了人民要求和平生活的愿望。D、它的出现反映当时社会黑暗,战乱频繁。十五、解释下列多义字:武陵人捕鱼为业()复前行,欲穷其林()为其不足为外人道也()太守即遣人随其往()见渔人,乃大惊()寻向所志()乃寻乃不知有汉()寻病终()便舍船()便扶向路()舍向屋舍俨然()寻向所志()便得一山()处处志之()得志既出,得其船()寻向所志()1答案:第一部分:一.略二.1.沿着2.鲜艳美丽3.对此景感到惊诧4.走完没有5.隐隐约约6.开阔的样子7.整齐的样子8.之类9.交错相通10.都11.老人小孩12.都13.高高兴兴,自得其乐三.略四.1.竟然2.详细3.通“邀”4.都5.妻子和儿女6.与世隔绝的地方7.这里8.更不必说9.详细所听说的事情10.邀请11.值得12.已经13.沿着14.做标记15.到16.到,拜见17.像这样18.原来的所做的标记19.计划20.实现21.不久22.访求五.1.渔人2.村中人渔人3.村中人村中人4.于六.1.先世避秦时乱2.为外面世界变化之大而惊讶,为其动荡不休而叹息。3.担心外面世界的侵扰。4.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远源是虚构的境界。同时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第二部分:一.要,通“邀”二.1.交通:古义,为交错相通;今义,往来通达,或各种运输的总称。2.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毫无出路的境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