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教学设计龙海一中梁柳琴引言: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教学过程的优化,关系到素质教育思想能否在课堂教学上真正落实到位。所以,学生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关键。课堂教学中的另一个主体是教师,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关系是平行的。教师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确保学生参与的时间与空间,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不断地诱发学生思维的参与,实现创新思维的深化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师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是落实教学目标和方向的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参与已成为实际教学中实现主体性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教育理论的价值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和发展,据此认识,我在教学中自觉实践,力求不断地完善和提高。以下是我在2012年11月1日龙海市生物教研活动的公开课的教学设计,姑且当做我对课堂教学有效参与的尝试,希望能和同行们一起探讨。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是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核心章节,教学内容主要以“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等活动为载体,发展学生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尝试用数学方法进行定量探究,体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科学探究方法,同时理解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定向的改变,进一步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在前面几章的学习中,学生基本能较熟练应用孟德尔遗传定律分析生物的生殖过程,掌握了生物三种可遗传变异的原理及特点,对自然选择也有一定的认识,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和逻辑推理能力等等,这些都是本节探究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掌握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概念,并应用它们展开定量的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的数据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提出较高要求。若基础较薄弱的同学会在这些环节学习中有一定的障碍,影响下一步探究的热情。教学中注意对这部分学生的“帮扶”,保证“面向全体学生”。三、教学目标:知识: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和基因频率概念;说明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举例说明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能力:学会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模拟探究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养成分析问题和科学思维的习惯。第2页共7页四、教学重点:基因频率的概念及计算;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分析突变和基因重组与生物进化的关系;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五、教学难点: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六、教学思路:本小节内容理论性和逻辑性较强,相关的数据处理较多,在学生课外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系列问题推进教学过程,以引导学生讨论、探究为主,结合老师讲解与提升,利用多媒体辅助展示讨论和探究的过程及结果。相信是可以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主要的思路如下:1、创设情境,活跃气氛,同时激发学生的思维。一2、以定量研究种群的基因组成为思维起点,展开对基因频率的概念及计算学习及数学方法讨论其变化。一3、以变异原理为基础,分析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一4、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影响,发现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一5、课堂小结,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时生物进化的实质。七、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学意图问题讨论用拟人化的方式思考问题,发现个图片情境创设:假如你是老虎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体的寿命是有限的,但个体内的基体内的一个控制有利性状的基导入种群的因是可以通过有性生殖在后代中延续并扩散的。因,你有个愿望“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你觉得这个愿望可能实现吗?总结:研究进化,仅研究个体的适应性是不够的,还需要研究群体的基因组成及其变化概念。种群是生阅读教材中种群的概念,思考:指导阅读训练学生准物进化的1、以下描述的生物群体是种群:通过答案解析,引导学生辨析确地掌握概基本单位。A、一片草原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