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比较肥大和增生2种不同的病理过程肥大:肥大的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核肥大深染,肥大组织与器官体积均匀增大。肥大的细胞内许多细胞原癌基因活化,导致DNA含量和细胞器数量增多,结构蛋白合成活跃,细胞功能增强,但肥大产生的功能代偿作用是有限度的增生:增生时细胞数量增多,细胞和细胞核形态正常或稍增大。细胞增生可为弥漫性和局限性,分别表现为增生的组织、器官均匀弥漫性增大,或者在组织器官中形成单发或多发性增生结节。大部分病理性的细胞增生会因有关因素的去除而停止。若细胞过度失去控制,则课演变为肿瘤性增生2.简述坏死的基本病变和类型㈠坏死的基本病变1细胞核的变化: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2细胞质的变化3间质的变化㈡坏死的类型: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干酪样坏死、脂肪坏死、坏疽(干性,湿性,气性)㈢坏死的结局:溶解吸收、分离排出、机化与包裹、钙化3肉芽组织的作用及结局作用:抗感染保护创面;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结局:肉芽组织在组织损伤后2-3天即可出现,自下向上或从周围向中心生长推进,填补创口或机化异物随时间的推移,肉芽组织按其生长的先后顺序逐渐成熟。其主要形态标准为:间质水分逐渐吸收减少,炎细胞减少、消失,部分毛细血管官腔闭塞、数目减少,改建为小动脉和小静脉,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纤维变成纤维细胞。时间再长,胶原纤维量更多,发生玻璃样变。至此肉芽组织成熟为纤维结缔组织,并转化为老化阶段的瘢痕组织。4瘢痕组织的形成对机体的利弊利:可使组织器官保持完整性;可使组织器官保持其坚固性弊:瘢痕收缩,特别是发生于关节附近和重要器官的瘢痕,常引起关节挛缩或活动受限,如十二指肠溃疡瘢痕课引起幽门梗阻;瘢痕性粘连,器官间或器官与体腔壁间的纤维性粘连常影响其功能;瘢痕组织增生过度又称肥大性瘢痕,如果肥大性瘢痕突出于皮肤表面并扩延称为瘢痕疙瘩(蟹足肿)5皮肤创生愈合的基本过程,常见类型伤口的早起变化,伤口收缩,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表皮及其他组织再生一期愈合二期愈合6骨折愈合的过程血肿形成,纤维性骨痂形成,骨性骨痂形成,骨痂改建或再塑7不同类型的血栓及形态白色血栓(由血小板及少量纤维蛋白构成)、混合血栓(主要由淡红色无结构的呈分支状或不规则珊瑚状的血小板小梁和充满小梁间纤维蛋白网的红细胞所构成。)、红色血栓(纤维蛋白网眼内充满红细胞,其细胞比例与正常血液相似,绝大多数为红细胞和呈均匀分布的少量白细胞。)、透明血栓(主要由嗜酸性间质性的纤维蛋白构成。)8血栓的结局?对机体的影响软化、溶解和吸收;机化和再通;钙化影响:阻塞血管、栓塞、心瓣膜变形、广泛性出血9贫血性梗死与出血性梗死的区别贫血:条件:动脉阻塞,单循环或侧枝血管不丰富,组织结构致密。好发于心、肾、脾、脑特点,表现为凝固性坏死(脑为液化性)出血:严重淤血+动脉阻塞,双循环或侧支血管丰富,组织结构疏松好发于肺、肠10简述渗出液和漏出液的区别?渗出液在炎症中的作用,过多的危害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素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体表和黏膜表面的过程叫渗出。下表为渗出液与漏出液比较渗出液漏出液原因炎症非炎症蛋白量>30g/L<30g/L细胞数通常>500*10∧6/L通常<100*10∧6/L渗出液漏出液比重大于1.018(多数>1.020)<1.018外观浑浊清亮凝固性易自凝不自凝积极意义:稀释和中和毒素,减轻毒素对局部组织的损伤作用;为局部浸润的白细胞带来营养物质和运走代谢产物;渗出液中所含的抗体和补体有利于消灭病原体;渗出液中的纤维素交织成网,不仅可限制病原微生物的扩散,还有利于白细胞吞噬消灭病原体,在炎症后期的纤维素网架可成为修复的支架,并有利于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纤维;渗出液中的白细胞吞噬和杀灭病原微生物,清除坏死组织;炎症局部的病原微生物和毒素随渗出液的淋巴回流而到达局部淋巴结,刺激细胞免疫的体液免疫的产生渗出液过多有压迫和阻塞作用,渗出物中的纤维素吸收不良可发生机化11渗出的机制(血流动力学,液体渗出,白细胞渗出过程,白细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