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输液护理管理质量问题分析和对策静脉输液具有给药迅速、刺激性小、疗效快等优势,在患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前沿阵地,是医院联系社会的桥梁,是人群相对集中、流动性较大的场所。所以,门诊输液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医院门诊输液室负责全院各科室的门诊患者的输液治疗,具有患者多、护理工作量大、患者流动快等特点,护理管理难度较大,护理安全工作存在潜在的隐患。为了提高门诊输液护理质量。1布局不合理门诊输液室远离住院部和抢救室,一旦患者发生危急情况抢救不方便;室内结构不合理,治疗室容易被污染,增加了输液感染的机会。2.2硬件设施建设不够完善门诊输液室空间小,椅子少,流动人口多,使得室内比较拥挤,输液环境不舒适;便民服务措施不够完善,“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仍需进一步加强;消毒隔离措施不到位,交叉感染因素仍存在。2.3服务理念转变慢护理人员社会角色没有彻底转换,在医疗改革之前,医院提供怎样的服务患者都接受,患者基本上没有提要求的可能,医护人员处于主动地位。然而,面对医疗改革和市场经济的今天,部分护士传统观念仍然很重,,不能只注重护理技术操作,要考虑患者的感受,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2.4护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门诊输液室的护士学历普遍较低,年龄较大,理论知识和技能较差,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及进取精神不足,缺乏工作热情,从而导致输液过程中整体护理实施不全面,对新药的不良反应及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掌握不牢固。2.5静脉输液流程不规范部分护士无菌观念淡薄,开启安瓿前不消毒安瓿颈部,导致微粒污染;抽吸药液方法不正确,甚至反复使用同一个针头抽药。2.6静脉穿刺技术差不能做到一针见血,输液中未及时发现输液针头脱出、移位、漏液而导致皮下肿胀、疼痛。拔针后未指导病人正确的按压方法,引起出血或皮下血肿。2.7输液安全意识淡薄消毒隔离制度未认真执行,操作前后不洗手,增大交叉感染的机会;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无严谨慎独的精神,忽略了“三查七对”的作用;随意更换药物输注的顺序;未按输注药物的半衰期及药物作用机理合理调整滴数;法律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2.8健康教育不到位不能很好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患者询问不能耐心的回答;没有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基本知识和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2.9不重视输液巡回记录卡的书写输液巡回记录卡的记录与实际输液情况相符性差,表现为不数、不看、不问,字迹潦草,执行时间未使用国际记录方式,甚至随意涂改输液巡回记录卡等。2.10工作量大部分医院实行人事改革,护理人员减少,患者多,造成护士工作量大。部分医院护士收入低,缺乏工作积极性。2.11患者的文化程度高低不同门诊输液的患者素质参差不齐,如有知识有文化的患者比较讲道理,理解能力较强,给予指导容易接受,但文化较低的患者理解力差,给门诊的护理管理造成很大的难度。3解决措施3.1输液室合理布局输液室首先要明亮、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治疗室、接待室、污物间要合理布局,严格划分感染区与非感染区;输液室要紧邻抢救室,一旦患者发生意外情况可以及时抢救。如本院将输液室按年龄段分为小儿区、成人区,并设特殊病种输液室,减少了交叉感染的机会。3.2完善硬件设施输液室人员多,空间要足够大,否则患者易产生烦躁不安的情绪;室内及走廊的椅子要尽可能的满足患者和家属的要求;安装空调,保持室温在20℃~25℃,有条件的安装空气加湿器,湿度控制在50%~60%;配备消毒设备,如按10m2面积安装30W紫外线灯管1支的标准进行空气消毒,每日2次,每次60min,每日消毒3次,每次60min,操作台面、座椅可用消毒液擦拭;配备抢救仪器、氧气装置和抢救药品,并要专人管理、定时检查、及时补充;如有条件,可以配备一些报纸、杂志以及有关卫生健康知识的读物,使患者心情舒畅,思想放松,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3.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教育护士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对患者做到耐心、细心、关心、热心、责任心,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一丝不苟。更新服务观念,接待患者要热情,交流时尽量用文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