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聊城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马清珠2010.01.222/55体液代谢失调的类型容量失调:体液的增加或减少,只引起细胞外液量的变化。如:水中毒、缺水。浓度失调:细胞外液中的水分增加或减少,使细胞外液中主要的渗透微粒-钠离子浓度发生改变,即渗透压发生改变。如:低钠、高钠。成分失调:细胞外液中除钠以外的其它离子浓度虽不会对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产生影响,仅造成成分失调,但其浓度的改变可产生各自的病理生理影响,如:低钾,高钾,低钙,高钙,低镁,高镁,酸中毒,碱中毒。3/55一.水电解质的平衡1.体液的分布体液在男性占体重的60%,女性占50%,新生儿和婴儿占体重的75~80%。细胞内液占体重40%(女35%),细胞外液占体重20%。细胞外液中5%为血浆,15%为组织间液(分功能性细胞外液和非功能性细胞外液)。体液量受多因素的影响:年龄、性别以及肥瘦。4/55体液的分布功能性细胞外液:能与血管内的液体及细胞内液进行交换以维持体液平衡。无功能性细胞外液:脑脊液、关节液、消化液及结缔组织液中的水虽有各自的功能,但不直接参与体液的交换,与维持体液平衡作用不大,称为无功性能细胞外液。占体重的1-2%。体液细胞外液(Na+)(20%)细胞内液(K+)(40%)功能性细胞外液无功能性细胞外液(1-2%)组织液15%)血浆(5%)5/55体液平衡及渗透压体液平衡:机体在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单位时间内水电解质的排出和摄入保持平衡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称体液平衡,包括:水平衡,电解质平衡,渗透压平衡,酸碱平衡。渗透压:溶质在水中所产生的吸水能力称渗透压。其高低与溶质、离子或分子的数目多少成正比。晶体渗透压:水电解质形成的渗透压称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以血浆中蛋白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正常值290~310mmol/L。它对维持体液容量,维持细胞内外、血管内外水平衡有重要意义。6/55表正常成人的体液出入量(ml/d)入量出量饮料1000~1500尿1000~1500食物含水700粪便含水150氧化生水300皮肤蒸发500呼气含水350共计2000~2500共计2000~25007/55体液出入量计算公式按体重分为三个区间:0~5kg,120-150mL/kg;5-10kg,100mL/kg;10~20kg,50mL/kg;>20kg,20mL/kg;8/552.电解质平衡成人每天需钠量为75~150mmol(相当于NaCI4.5~9g),Na+主要经肾排出,“多进多排,少进少排,不进不排”。成人每天需摄入钾量50~100mmol(相当于氯化钾4~8g,10%的KCL:1.5mL/kg.d),肾脏保留钾的能力较钠为弱,“多进多排,少进少排,不进也排”。9/55表:正常血浆主要电解质含量细胞内外阳离子mmol/L阴离子mmol/L细胞外液Na+142CI-103HCO3-27细胞内液K+4HPO-41蛋白质0.8其它Ca2+2.5SO2-40.5Mg2+1.5有机酸510/553.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①渴感的作用11/55②抗利尿激素的作用(维持渗透压)12/55③醛固酮的作用(排钾保钠,维持血容量)13/55二.水电解质的失平衡㈠.脱水㈡.水中毒㈢.低钾血症㈣.高钾血症㈤.低钙血症㈥.低镁血症14/55㈠.脱水(dehydration)等渗性脱水(isotonicdehydration):特征是水和钠按比例丢失,血清钠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渗透压也正常,主要是细胞外脱水。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dehydration):特征是以水丢失为主,缺水多于缺钠,血清钠高于150mmol/L,浆渗透压>310mOsm/L,造成细胞内脱水。低渗性脱水(hypotonicdehydration):特征是水和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钠,血清钠低于135mmol/L,血浆渗透压<280mOsm/L,致细胞外脱水。15/55等渗性脱水(急性缺水/混合性缺水)病因:①胃肠道消化液的急性丢失②大面积的烧伤早期患者③大量胸水和腹水形成等。细胞外脱水。临床表现:缺水+缺钠。缺水:口干舌燥,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变差、干燥,尿少,口渴。缺钠:恶心,厌食,乏力,血压下降,低钠休克。轻:2-4%,口渴,尿量减少中:4-6%,少尿或无尿,低血压重:>6%,明显休克。中度以上的脱水常伴发代谢性酸中毒。16/55等渗性脱水诊断:病史+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治疗:解除病因。按缺水程度对症补液: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溶液。纠正缺水后,注意预防低钾血症的发生。尿量在40ml/h,开始补钾。代酸在容量补足后可同时纠正,不需要一开始就补碱。17/55低渗性脱水(慢性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