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菌检验概述检验科孙洁什么叫沙门菌?•沙门菌属是一群寄生在人类和动物肠中,生化反应和抗原结构相关的革兰阴性杆菌。沙门菌属细菌的血清型在2400种以上,对人致病的沙门菌主要包括引起肠热症的伤寒沙门菌;引起副伤寒的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以家畜家禽为特殊宿主,通过污染食物和水源食物和水源经口感染(粪口途径)导致感染。如鼠伤寒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肠炎沙门菌、鸭沙门菌等。致病因素•侵袭力:有vi抗原的沙门菌具有侵袭力,能穿过小肠上皮到达固有层。细菌在此部位常被吞噬细胞吞噬,但由于vi抗原的保护作用,被吞噬后的细菌在细胞内不被破坏,反而在细胞内继续生长繁殖,并随游走的吞噬细胞将细菌带至机体的其他部位。•内毒素:沙门菌具有较强的内毒素,可引起发热,白细胞改变,中毒性休克,并能激活补体系统,产生多种生物效应,导致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肠毒素:某些沙门菌(如鼠伤寒沙门菌)能产生类似大肠埃希菌的肠毒素。所致疾病•肠热症:即指伤寒和副伤寒。典型的症状是持续高热保持7~10天,同时出现相对缓脉,肝脾肿大,全身中毒症状显著,皮肤出现玫瑰疹,外周血白细胞明显下降。血培养阳性或肥达反应阳性•胃肠炎(食物中毒):是最常见的沙门菌感染,约占70%。引起轻型或爆发型腹泻,伴有低热恶心和呕吐。•菌血症或败血症:多见于儿童和免疫力低下的成人。经口感染后,细菌早期即侵入血循环。病菌以猪霍乱沙门菌感染多见。无明显的胃肠炎症状,表现为高热寒战。往往出现血培养阳性而粪便培养阴性的结果。•无症状带菌者:指在症状消失后1年或更长的时间内仍可在其粪便中检出相应沙门菌。这些菌留在胆囊中,有时也可在尿道中,成为人类伤寒和副伤寒病原菌的储存场所。临床表现•引起伤寒与副伤寒•潜伏期:7~23天,平均10~14天•典型的临床经过分为四期初期、极期、缓解期、恢复期•初期:病程第一周,发热及全身中毒表现•极期:病程2~3周,易出现肠穿孔、肠出血等并发症主要表现:1.高热(稽留热)2.中毒性脑病(无欲貌)3.消化道症状4.循环系统症状(相对缓脉)5.皮疹(玫瑰疹)6.肝脾肿大(中毒性肝炎)•缓解期:病程3~4周,仍可出现并发症(2-4周)。•恢复期:第5周,大约1个月左右完全恢复。实验室检查•血象:白细胞、粒细胞减少,嗜酸细胞减少后消失,嗜酸细胞对诊断和病情评估有价值标本采集•根据不同疾病、不同病程取不同标本。疑为伤寒沙门菌感染可于第1周采取血液,第2、3周取粪便,第3周取尿液,全病程可取骨髓做培养。行快速检测时,可将标本直接用胶乳凝集试剂盒检测标本中沙门菌抗原。实验室诊断细菌培养•涂片镜检:革兰阴性杆菌,多具有周鞭毛,无荚膜,不形成芽胞。•菌落形态:血平板上形成灰白、圆形、湿润菌落;在麦康凯平板上形成无色透明、半透明菌落;在SS琼脂上多形成黑色中心的菌落。•生化反应:氧化酶阴性,不发酵乳糖,产硫化氢,动力阳性,赖氨酸脱羧酶阳性,脲酶阴性,苯丙氨酸脱氨酶和葡萄糖酸盐试验均为阴性。若生化符合,可选用血清学和生化反应鉴定菌种。血清学诊断•血清学分型:先用多价O和各单价O血清(A~F)分群;再用H因子血清分型。若细菌生化反应符合沙门菌,而多价O血清与细菌不产生凝集现象,应考虑加热或传代去除Vi抗原后再进行,仍不凝集者,考虑为A~F以外菌群,送疾病控制中心鉴定。操作按照血清学玻片凝集试验作业指导书执行。•肥达氏试验:是用于沙门菌属肠热症的血清学试验,是用已知伤寒沙门菌菌体(O)抗原和鞭毛(H)抗原,以及引起副伤寒的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H抗原的诊断菌液与受检血清作试管或微孔板凝集试验,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的试验.•判断标准:一般认为伤寒沙门菌O抗体凝集效价在1:80以上,H抗体在1:160以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凝集效价在1:80以上才具有诊断意义。检验结果分析与报告•从血液、骨髓标本中培养出革兰阴性杆菌,其生物学特性和血清学诊断符合伤寒沙门菌,即可报告为伤寒沙门菌生长;从腹泻患者粪便、呕吐物、残余食物中培养出伤寒沙门菌或副伤寒沙门菌,可诊断为沙门菌胃肠炎或食物中毒;从无症状患者粪便或胆汁中分离出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