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JIAOYUGUANLIHENANNONGYE河南农业2022年第21期涉农高职院校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路径研究河南农业职业学院马慧萍高延玲刘常兴摘要:涉农高职院校具有人才、专业和技术等天然优势,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大有可为,大有作为。针对当前涉农高职院校在服务乡村振兴中服务意识不强、服务协同性差、服务质量不高、服务规模不大等问题,提出涉农高职院校要以涉农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技术技能积累为手段、以校地合作为平台、以社会培训为重点、以智库建设为特色,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水平和质量,为乡村振兴作出更多贡献。关键词:涉农高职院校;乡村振兴;服务2017年,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9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要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布局结构调整,满足乡村产业发展和振兴需要。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村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中指出,“加大对农业农村等人才急需领域的职业教育供给,建设100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发挥好‘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等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在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中,涉农高职院校围绕乡村振兴五大目标,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但从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工作实践和相关研究来看,涉农高职院校工作现状和相关研究与乡村振兴对高职院校的使命要求还有一定距离,面向新农村建设的、具有“三农”特色的高职院校是推进乡村振兴最得力的教育资源[1]。因此,本文从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视野,分析涉农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优势,涉农高职院校服务乡村存在的问题,提出涉农高职院校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一、涉农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天然优势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实践来看,涉农高职院校一般办学历史悠久,多建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历经半个多世纪办学积淀,形成了富有鲜明特色的办学优势,在各个历史时期都适应社会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也为在新时期服务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当前,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正面临着人才缺乏、产业滞后、文化贫瘠等难题[2]。因此,涉农高职院校要主动担当,重新审视办学定位,调整专业结构,拓宽服务思路,充分发挥涉农高职院校紧密对接乡村产业人才需求的天然优势,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力开展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深化校地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为乡村振兴作出新的贡献。(一)人才优势近年来,高职院校为适应现代农业、现代种业、现代畜牧业、绿色食品业等产业新技术、新要求、新变革对人才的需求,着力引进、培养了一大批师德高尚、专业扎实、技能高超的专业教师,他们是涉农高职院校进一步提升“一懂两爱”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保证,也是高职院校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人才优势。从专业上来,他们所学专业接乡村振兴“地”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从实践来看,他们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思路,是乡村五大振兴的直接面向。(二)专业优势以入围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下称“双高计划”)的涉农高职院校来看,这些学校基本都以涉农类专业为核心专业建设高水平专业群,同时,也都以涉农专业开设数量大、涉农专业与产业匹配度高、涉农专业在校生规模大、涉农专业学生就业质量高等为普遍特征。这成为涉农高职院校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专业优势。(三)技术优势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涉农高职院校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展技术技能积累,建设了一批协同创新中心,打造了一大批具有区域农业发展特色的技术和专利成果,提升了涉农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这些技术和专利紧密对接农业、畜牧业、粮食(药材)加工业、食品加工等生产实际,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实践性,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利器,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支撑。二、涉农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存在的薄弱环节(一)服务意识相对薄弱学校办学更多关注教学,忽视与校外资源的互动,因此,“服务社会”作为高等学校的职能之一,往往得不到重视。部分高职院校在服务乡村振兴实践中,站位不高,缺乏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