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过安仁》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3、启发学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2、理解诗句的意思。3、学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重点难点以读解意,以画悟情。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二、明确学习目标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一)自读感知,理解诗句1、学习要求(一)自由朗读,借助拼音把这首诗读准,读通。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3、检查自学情况(1)比赛读诗(2)汇报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全班讨论,互助解答。(3)互相补充,说出诗句的意思。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棹:船桨。怪生:怪不得。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使风:借助风的力量。(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1、学习要求(二)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3、检查自学情况(1)抽学生依据诗句自由说画面。(2)从想象画面中自然引导学生体会诗句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四、当堂训练1、背诵这首诗2、写一写:诗中两个孩子会说些什么,请用对话的形式写下来。五、学习反思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是运用了哪些方法学会的?六、板书设计舟过安仁收停坐——安然自乐怪生——恍然大悟(童趣)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