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大江保卫战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5自然段。2.学会本课8个生字,绿线内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3.感悟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学习借鉴文中“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教学难点:通过三个富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叙议结合,以情动人,从三个不同侧面体会解放军的英雄本色。教学准备:歌曲《为了谁》,有关长江洪水影像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尽量读得有感情。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4.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长江遇特大洪水时万分危急的形势。板块一:教学内容:歌曲导入,引导质疑。完成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歌曲《为了谁》有这样一首歌十几年来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动容落泪。歌声将我们的思绪带到了1998年,那年的夏天,暴雨来得比往年都更猛烈些,一场接着一场长江发生了特大洪水,连续出现八次洪峰,洞庭湖、鄱阳湖超过历史最高水位。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紧急动员起来,同心同德,团结奋战,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洪水展开艰苦卓绝的搏斗,打了一场抗洪抢险的“人民战争”。板书课题,读课题二、质疑:围绕课题,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保卫什么?谁保卫?怎样保卫?)教学意图:歌曲创设了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让孩子们发问,以问题为纽带进行组织教学,长此以往,就能唤醒他们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探求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他们对问题的独立见解。板块二:教学内容: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完成目标:1.2.3教学过程:一、自读课文1.本文是一篇通讯,文中有大量的成语和四字词语,语言简洁,准确、生动地再现了当年抗洪抢险的危急场面。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读好生字词和文中的注音,用笔画出这些词语,多读几遍。2.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奔腾不息日夜兼程赛城湖崩塌来回穿梭全然不顾血肉之躯冲锋舟稀泥劈波斩浪伤痕累累惊心动魄扛沙包脚趾摇摇欲坠(1)指名分行朗读,纠正读音。(2)了解“伤痕累累”中“累累”的意思;“累”还有其他读音:劳累果实累累(3)交流其他词语的意思。(4)相机出示“赛城湖”(地名):“赛城湖”是湖名,又称“赛湖”,在江西九江市西边。该湖北面有长江,东面有八里湖。南面是九江县沙河街镇。“冲锋舟”(图片)(5)齐读词语。3.出示课文中的新词:嶙峋、鏖战、安造垸、一绺布条肆虐、铭记、簰洲湾、铮铮铁汉(1)指名读词,注意“铮”的读音和“绺”的读音。(2)交流词意。(3)了解“绺”的意思、“鏖战”的意思。(4)“嶙峋”:形容山石突兀的样子。“安造垸”:地名。湖南、湖北等地,在沿江、湖地带围绕房屋、田地等修建的像堤坝的防水建筑物。“簰洲湾”:位于湖北省,地处嘉鱼县北部,由原合镇乡、簰洲镇合并而成。毗邻长江,水陆交通十分便利。(5)齐读词语4.指导长句子的朗读:(1)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2)“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3)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4)在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簰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二、理清文章脉络。1.再读课文。自读要求: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大意,再给课文分段,并简要概括段意。2.交流汇报。3.现在让我们再回到课题上来,看看围绕课题你提出了哪三个问题?请同学们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围绕课题抓重点词提出问题,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一种方法,以后大家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教学意图:通过预习检查,帮助学生扫除字词障碍,读通都顺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