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直线、射线、线段(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逐步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2)过程与方法借助具体情境学会“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直线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勤于思考的品质。【重点难点】重点:①理解并掌握直线性质②学会正确表示直线、射线、线段难点:能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教学方法】探究法、讲练结合法【教具】多媒体、尺子、三角板【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1(1)这个漂亮的图案是由什么线组成的?(线段)(2)探照灯射出的光给我们以什么形象?(射线)(3)伸向远方的火车铁轨给我们以什么形象?(直线)由此引入课题。二、学习目标1.理解并能运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2.会正确表示直线、射线、线段。3.能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三、自学指导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25页到126页的内容,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完成第125页的思考2.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3.两条直线相交指的是什么,两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4.如何表示直线、射线、线段?5.直线、射线、线段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四、效果反馈活动1: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事实(一)探究1、画一画2(1)经过一点O可以画几条直线?(2)经过两点A、B可以画直线吗?可以画几条?2、做一做如果你想将一根小木条固定在木板上,至少需要几个钉子?(二)猜想如果将细木条抽象成直线,将钉子抽象为点,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直线的性质: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简述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设计意图: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为得出关于直线的基本事实提供背景及生活素材。(三)应用1、建筑工人在砌墙的时候经常在两个墙角分别立一根标志杆,在两根标志杆之间拉一根参照线,这根参照线就是直的。这其中的道理是:。2、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植树时,只要定出两个树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的树坑所在的位置,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意图: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活动2: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一)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二)两条直线相交的表示(三)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四)判断题设计意图:在得出关于直线的基本事实的基础上,再给出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地体会到线段、射线、直线表示方法的合理性,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活动3: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与区别你能发现直线、射线、线段有什么联系吗?又有什么区别呢?(一)联系已知线段AB,你能由线段AB得到射线AB和直线AB吗?答:能。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设计意图:在学生掌握直线、射线、线段表示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动手画图,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感受直线、射线、线段的变化过程,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直线、射线、线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二)区别分别从图形、表示方法、端点个数、延伸的方向来说明它们三者的区别。设计意图:通过对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的探究,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三)练一练指出下图中线段、射线、直线分别有多少条?3ABC答:有3条线段,是线段AB、线段AC、线段BC;有6条射线;只有一条直线,是直线AB或直线BC或直线AC。五、例题讲解例题1按下列语句画出图形:(1)直线EF经过点C;(2)点A在直线外;(3)经过点O的三条线段、b、c;(4)线段AB、CD相交于点B。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不同几何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之间的转化的能力。这是本节的难点内容。六、当堂训练如图,已知不在同一直线的三点A、B、C,(1)画线段AB;(2)画射线AC;(3)画直线BC。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作适时反馈,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课后做个别辅导。七、课堂小结请你谈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知道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以及它们的联系与区别。3.能够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设计意图:总结回顾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学会归纳,反思.八、布置作业1.教科书习题4.2第2、4题;2.发挥自己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