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VIP免费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_第1页
1/3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_第2页
2/3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_第3页
3/3
伟哉,孔子的学习观!《论语》宪问篇第十四,子日:“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论语通译》(徐志刚译注)是这样解释的:“孔子说,古代学习的人,是为了充实提高自己,现在学习的人,是为了装饰门面做样子给别人看。”孔子对于学习的态度,对学习的认识理解果真如此肤浅,这般武断吗?显然不是。孔子讲这番话,语义是深远的,他是立于中国文化、中国社会发展的角度给出了个人为学的发展史观,以及与其相对应的教育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必然归宿。从行文看,“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孔子是以自己所处的时代为分隔,把两类学者的为学目的进行了阐明、判断。“为已而学”与“为人而学”这种“一分为二”的划分看似不算高明,既然不甚高明,可孔子为什么还要这么做?个人认为这极可能是孔子对学者基于现实的认识而作出的一种趋势性的哲学思考和价值判断!这里,我们应首先弄清楚为什么“古之学者为已”?孔子所处的时代社会是封建社会,那时的经济形态以自然经济为主,自然经济以自给自足为特征,偶有一些商品交换。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仕、农、工、商的等级意识极为强烈。唯有“仕”者才可以得到俸禄,吃到皇粮,也就是吃国家财政,收入丰厚,让你富甲一方。而且只要一人得道,那么全家可以随同鸡犬一起升天。在这巨大利益诱导下,寒门弟子要脱胎换骨,光宗耀祖,就必须顺应当时社会遴选人才的制度,以优学取“仕”,谋得一官半职去享受皇粮奉禄,参与国家的财政分配。这一本(无本)万利的事情谁不愿意去做呢?所以“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借光”,“有人漏夜赶科举”、“孟母三迁”等等故事,感动和教育了几十代人,学习目的只有一个——“为已”。“人不为已,天诛地灭。”这不仅是人之本性,也符合那个时代社会的精神。可我们知道,那个时代学者学的是什么呢?用现代的教育来比方,大都是文科的知识,说大了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产生的功用是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利益既得者的权势和统治,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为官者没有也不需要什么科学技术含量,但必须懂得为官之道。只要你勤奋、刻苦、孜孜以求以至博学,科考之时再弄出一篇上好文章,你就金榜题名,大功告成了,一辈子生活有了保障。全家人跟着你出入车马,鸡鸭鱼肉,享清福了。苦尽甘来,你的人生实现了!所以,在古代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能给自己利益得失带来巨大影响,同时惠及你的家族。事实上,你,以及更多的你“中举”了,也不可能直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那些学者没有几个是冲着发展生产力去的。你要他“学而怎么样为人”呢?那个时候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只要没有天灾人祸,老百姓生活基本安定,社会治安基本良好,为官者就算是“造福一方”了。那个时候不需要“招商引资”,也不很需要“引进”什么科学技术,原创的意识也不强烈。所以,在孔子以前那个时代也就不需要袁隆平的“超级稻”了。可见“学而为人”是不现实的。人家自给自足啊,自然也就不需要什么技术,那个社会的发展环境也不需要催生出高科技,为人而学行不通。可社会总是要发展的,人们对财富的需要,对欲望的满足是无止境的,交换也就层出不穷,无所不及,自然经济的比重在下降,商品经济的成份在加重,生产力的进步所创造的财富通过交换而体现,并远远大于那些学者的以“仕”致富,生产才是根本,发展才是硬道理。怎么办?学习!你只有学习,掌握丰富的知识与技能,转化为更多的产品并用于交换,你就能发家致富。你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做出你的贡献,不是以那种狭隘的以“仕”的方式进入社会,而是以自己的劳动成果参社会交换,继而融入整个社会,你只有为人了,才能利已。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孔子说,“今之学者为人。”不管你学习的动机是什么,但你进入社会做的一切客观上正是为他人提供了产品、服务、便利---------这是事实,主观上利已,客观上利他。那么从教育者的角度讲,孔子的学习观恰恰就是从动机上去端正你的学习态度:今之学者为人!孔子的这一学习观是了不起的!他提出这一观点已超越那个时代的之于学习是个人行为的“一已之利”这一狭隘认识,他把学习...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