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重点的转移——十一届三中全会“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书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思想不解放,观念不更新,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粉碎“四人帮”,我党只用了几个小时;而转变路线,谈何容易。它需要有极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魄力。为此,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花了整整2年的时间进行探索和准备。——邓小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方针。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方针。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开始的?有什么结论?这次讨论有什么意义?结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意义:促进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这场讨论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11、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19781978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实行改革开放实行改革开放伟大伟大决策决策思想思想路线路线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口号,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政治政治路线路线2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三、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三新”)新”)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开始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①①新道路新道路②②新时期新时期③③新领导新领导第一,遵义会议是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转折点,它结束了王明的“左”倾错误,重新确立了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军事路线,在中国革命的危机关头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则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转折点,它全面纠正了自1957年以来党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发生的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重新恢复了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政治路线。第二,遵义会议上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而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一)什么是改革(一)什么是改革??(二)为什么要改革(二)为什么要改革??(三)怎么样改革(三)怎么样改革??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邓小平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想一想: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定,但,但是中国这么大,各方面的工作千头万绪,是中国这么大,各方面的工作千头万绪,改革究竟从改革究竟从哪里开始呢?哪里开始呢?有人说从有人说从城市城市开始,城市是经济的中心;开始,城市是经济的中心;有人说从有人说从农村农村开始,风险小;还有人说从开始,风险小;还有人说从沿海沿海开始,开始,把握大。那么你的看法是什么?把握大。那么你的看法是什么?11..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材料一:在中国,在一个很长时期内,农民是人口的主体,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和农业的状况如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系极大。11))..改革首先从农村起步的必要性改革首先从农村起步的必要性材料二:人民公社……高度行政化,经营管理过于集中,排斥市场机制,农民缺少自主权,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到1978年还有2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AA、农业地位高、农业地位高BB、农村问题大、农村问题大农村改革:1、农村改革改什么?改体制,改人民公社体制2、农村改革的尝试: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第一个吃螃蟹者: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大包干)四川广汉(公社---乡人民政府)3、农村改革的核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2)农村改革过程)农村改革过程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