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练习1.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①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甲)有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乙)初夏,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丙)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②小城的公园更美。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一棵棵榕树就像(),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③小城的街道也美。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④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1)将下列短语正确地填入文中的括号里。(填序号)A.—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B.—片片红云中(2)“开得那么热闹”中“热闹”一词说明了()。(3)第①②③段分别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画上波浪线。(4)文中画横线的甲、乙、丙三句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庭院的树的?(填序号)甲句:乙句:丙句:A.树的香味浓B.树开花热闹C.树的种类多(5)第④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填序号)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一)邓稼先<节选>抗战开始前的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后来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同住一室。50年的友谊,。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了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包括奥本海默在内,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5个人,所以他和我很熟识。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甚至可以说是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下面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已经是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不时出现,不过比起以前要较少出现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1)将下面的四字词语恰当地填入文中的横线上。截然不同引人注目妇孺皆知亲如兄弟(2)抗战开始前,“我”和邓稼先曾在同学一年;抗战时期,“我”和邓稼先在又是同学。(3)为什么奥本海默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4)“我”眼中的奥本海默和邓稼先有哪些不同?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月夜吃过晚饭,我和妈妈到河滩上去散步。白天的喧闹消失了,天色渐渐暗下来,田野笼罩(zh^o)在朦胧的夜色里。深蓝的夜空升起了一轮圆月,银色的月光洒遍大地。月光下的小河轻轻流淌。唱着永不疲倦的歌,月光和水波相映,闪烁着点点银光。顶着“红樱帽”的高粱,像哨兵一样站在我们身后,在月光下显得精神抖擞。妈妈遥指天空,给我讲述动人的故事,我听得入迷了。四周静悄悄的,月色皎洁,群星闪烁,只有晚风在低低呻吟唱。高粱叶子轻轻摇摆,发出沙沙的声音,好像在窃窃私语,那声音也和月光一样轻柔。啊,这美丽的月夜多么迷人啊!(1)你还能给短文换个题目吗?(2)“啊,这宁静的月色是多么迷人啊!”第一个“啊”在句子中应读成;第二个“啊”在句子中应读成。(3)短文主要描写了、、等景物,其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是(4)把你喜欢的词读一读,记一记,并工工整整地写下来。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颐和园》片段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拦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