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一课时认识透镜一、教学目标和要求1.了解透镜的种类。知道透镜的焦点、焦距,理解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2.能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难点:凸透镜会聚作用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凸透镜和凹透镜:①出示凸透镜和凹透镜,让学生感受它们薄厚的不同。指出它们都是光学重要器件。②出示常见的凸透镜和凹透镜图片,并按形状给它们下定义。③先让学生观察眼镜镜片,看看近视镜片和远视镜片有什么不同,说出它们分别是哪种透镜;说明透镜是组成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电影放映机等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④介绍一下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对于光心,让学生知道大致在透镜的中心处即可。2.透镜的作用做课本图3.1-3的实验来研究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可让学生分组做,最好人人动手,以增加学生的体验,要使学生对凸透镜这种重要的光学元件对光的作用了解得充分一些这个实验,可以在阳光下做,也可用平行光源(可用手电筒代替,但距凸透镜要远些)做,还可利用平行光源、光具盘和凸透镜演示。用凹透镜代替凸透镜实验,可以说明凹透镜不能使平行光线会聚,对光有发散作用。3.焦点和焦距演示:使平行于凸透镜(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凹透镜),观察现象。在此基础上介绍凸透镜的焦点、焦距。(课件演示)①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焦点上。②从凸透镜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后沿平行于主光轴方向射出。练习深化:(1)怎样粗略地测出一个凸透镜的焦距?(2)怎样自制平行光源?对于学习基础好的学生,还可以进一步说明:③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是由于光线通过它的两侧表面发生两次折射造成的;④焦距的长短反映了凸透镜会聚作用的强弱,焦距短的会聚作用强(光线通过后偏折得厉害);⑤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焦距越短。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四、作业布置五、板书设计认识透镜1.凸透镜和凹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2.透镜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3.焦点和焦距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焦点上。一个凸透镜有两个焦点;一个凸透镜有两个焦距。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焦点上。一个凹透镜有两个焦点;一个凹透镜有两个焦距。六、教后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