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教学设计教学重点:重力概念;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成正比;计算重力的公式:G=mg教学难点: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教学用具:钩码、重锤线、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问:地球上无论任何地方的苹果树上的苹果为什么都会落地?地球上一切物体抛出去后为什么都会落地?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原来如此:地球对它周围的一切物体都有引力作用,当这个物体失去支持的时候,这个引力能够把它们拉向地面。二、进行新课1、重力a、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b、简称:物重c、符号:G2、重力大小让学生体验:不同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引导他们得出:不同质量的物体,其受到的重力大小不同。重力跟质量的关系:、探究实验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不同型号的钩码具体做法: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重多少牛。记录并分析数据:质量m(Kg)重力G(N)重力跟质量的比值(N/Kg)0.050.499.80.100.989.80.151.479.8、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出:A、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即质量大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B、重力跟质量的比值是个定值,为9.8N/Kg,说明:这个定值用g表示,即:g=9.8N/KgC、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它所受到重力大小为9.8N。D、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的关系为:G=mg或g=G/m3、重力的方向a、提问:、让物体自由下落,它的方向是怎样的?为什么会这样?、用一根线把物体悬挂起来,它静止时线的方向是怎样的?为什么会这样?b、引导学生分析:小球下落方向和静止时线的方向跟重力的方向一致,这个方向称竖直方向。c、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d、强调竖直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关系:、做图说明:、强调说明: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不能说垂直向下。4、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a、图1是泥工检查所砌的墙壁是否竖直,他根据什么证明墙壁是数值的?题图1题图2b、图2是泥工检查窗台、桌面是否垂直,他根据什么知道窗台、桌面是否水平?c、引导学生得出:生活中常用重力的方向来测定物体是否竖直和水平。5、重心a、定义:重力作用在物体上的作用点。b、不同物体的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质地不均匀、外形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怎么找?质地不均匀、外形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用悬挂法找到它的重心。、物体的重心是否一定在物体上呢?结论: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三、巩固练习1、如图所示,小球分别在下面几种状态,已知小球重力为4N,请分别画出重力的示意图。2、在太空运行的宇宙飞船中,用天平测量某物体的质量,其结果正确的是()A、测出的质量和在地球上测出的质量是一样的;B、测出的质量比在地球上测出的质量大;C、测出的质量比在地球上测出的质量小;D、在天空中用天平不能测出物体的质量。4、妈妈买米时问卖米人米有多重,这里的“重”指的是米的什么?在提着米回家的路上说:“好重啊!”这里的“重”又指的是什么?5、在菜市场,常看到一些老太太拿着弹簧秤买菜,她们是要用弹簧秤称菜的什么?6、弹簧测力计是用来测重力的大小的,为什么可以测质量的大小呢?四、课堂小结1、重力的定义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3、重力的方向4、重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5、重心五、教学反思总体上来讲,本节课的教学还是比较成功的。教学设计中,对知识间的过渡设计的比较成功,使本节课浑然一体;另在重力公式的讲解中,设计先回顾速度、密度,用知识的迁移来完成公式的引入比较成功。不足之处是对公式应用的练习太少。教学过程中,能做好课堂的组织,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本节课的亮点我认为是,和学生亲密的并排站立,体现了师生平等。另外在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上做的也算成功。不足之外在处理重力概念时有点纠缠,解释过多,浪费了大概两分钟时间。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要多听课,学习其他老师好的做法,更好的宏观把握课堂;多反思,及时的总结经验,提升自身教育教学能力;多学习,加强业务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优秀的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