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孔子与老子学习目标:理解识记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主张认识孔子和老子思想价值和影响《论语》“仁者爱人”1、樊迟问仁。子曰:“爱人。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4、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仁矣。从诵读中你感悟到孔子的仁指什么?“仁”“仁者爱人”遵循“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凡事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换位”思考,多替别人想一想!2004年3月5日,云南大学发生了一件命案,马加爵,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成了杀害四名同学的凶手。他曾荣获多项奖状,但,他贫穷,他也一直在努力,希望和同学们和睦相处,可总有那么多同学有意无意的歧视他,他不曾被艰辛贫苦打败,可当人格尊严被人糟蹋的不成样子时,决定玉石俱焚,毅然杀了那些嘲讽他的人,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人们在谴责杀人凶手的同时,却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与爱的缺失。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颜渊》仁体现在政治上,要求统治者怎么做?为政以德反对暴政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以德教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案例:2014年4月8日,广州二沙岛城管与小贩起冲突,多名城管跟一名小贩,因为一辆电动玩具车发生了肢体冲突,最后都进了医院。试着以孔子的“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的思想来看待城市管理问题,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悲剧发生?政府:执法人员以德教化百姓小贩:理解执法人员工作,尽力遵纪守法。“礼”“克己复礼”正名:名正言顺、贵贱有序“礼”实质是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礼崩乐坏”历史场景:场景:前509年,鲁定公即位,鲁国或有转机,孔子回到鲁国….前505年(孔子四十八岁),季孙氏的家臣阳虎发动政变,囚禁季孙氏,迫得他立誓屈服,然后放他;更挟持鲁君,做了鲁国的独裁者。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如果阳虎请孔子出仕,你认为孔子会不会去?说明理由。不会去。因为阳虎以下犯上与孔子推崇的礼不符合。1、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八佾》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论语》“仁”和“礼”的关系“礼”以“仁”为基础,“仁”以“礼”来维护。相辅相成。“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是内在的自觉,“礼”是外在的约束。我读《论语》之鬼神观态度:对鬼神敬而远之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矣。”——摘自《论语》读材料,找出孔子对鬼神的态度:孔子周游列国“颠簸流离,游说列国,惶惶如丧家之犬不可终日。”①孔子仁和礼不能满足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需要,不适应社会变革需求。②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仁和礼的有利保障。孔子仁礼治国方案为什么不被统治者采纳呢?孔子的教育思想:1.子曰:“有教无类。”2.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6.子曰:“当仁不让于师。”教育成就总结:第一,创办私学:有教无类,打破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扩大教育范围,培养了人才,促进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第二,总结出一套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第三,整理六经,继承传播文化。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1、变迁:春秋战国和秦朝不受重视;经过汉代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2、对我国的政治、伦理、文化和民族性格产生深渊远影响。3、在世界文化史上产生重要影响。世界看孔子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2.“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3.孔子的思想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人作为人类和平共存的基本原则写入《走向全球伦理宣言》。二、走近老子姓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