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aper.edu.cn-1-隐喻视野下的语文教学E-mailhuangfeng1222@tom.com摘摘摘摘要:要:要:要:隐喻是人类一种重要的认知世界的方式。隐喻在语文教育中具有多重价值。特别是在文学解读中,由于文学文本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使得隐喻式的解读成为一种独特的方法。这对深入挖掘文学文本的内在意蕴和文化价值大有裨益。同时,隐喻可以拓展到教育行为之中,为我们提供新的理解教育的视角。因此语文教师要加强隐喻能力的培养,复兴隐喻的价值和功能。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隐喻文学解读隐喻能力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人是符号的动物,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有代表性的特征。而人类语言整体上是一个隐喻性的符号系统。语言学家的大量研究证实日常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隐喻。人类凭借隐喻认识、描写周围世界,凭借隐喻理解周围世界。现代隐喻学研究已经超越传统的将隐喻研究局限于修辞学研究对象和词语层面,而成为众多学科(诸如语言学、哲学、语用学、语义学、心理学、文学批评、认知科学、心理分析、符号学、语言教学等)的研究对象。并呈现多角度、多层次的多元化态势。现代隐喻理论对隐喻的认识可以概括为:1.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2.隐喻是一种语用现象;3.隐喻是两个不同领域语义的互动;4.隐喻是一种述谓现象。隐喻的过程就是“以已度人”的过程,就是“我”与“世界”在体验式对话中交融的过程,就是客观世界主观化的过程。这样一来,诸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诸如托物寄意、借景抒情等文章技法,诸如朦胧、象征等诗性表达风格,都可以归于隐喻的题下。在语言教育领域引入对隐喻的研究,并对隐喻内涵进行深入挖掘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刻地理解教育行为。以语文教学为例,隐喻式教学的提出庶几可视为一种教学范式的转型。一、隐喻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隐喻是人以隐喻化的方式对世界进行直觉理解的产物。就连严谨的科学理论阐述隐喻也随处可见,因为语言中的隐喻来自于隐喻性的思维,“语言的隐喻思维功能是语言抽象思维功能的基础”,科学家用隐喻,形象生动地阐述抽象的科学概念,说明艰深的科学原理;文学更是用隐喻从出人意料的角度描述人们日常生活的经历.阐明作者全新的观点。由于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受教育者掌握语言知识,形成语言表达技能,而隐喻作为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是语言的特性,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方式,因此我们在语文教育中应当充分认识到隐喻的重要价值。1.隐喻的修辞功能可以使我们的教学语言表达更具有形象性、意象性和趣味性。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语言表达,教师语言艺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语文教学的成败。短短的一个隐喻的词汇能够引起听话者对整个相关事件和语境的联想。对于概念和词语的教学,仅靠逻辑定义的方式只会框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语言造就心灵。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是诗性的语言,应该具有审美的人性内涵。如果语言的使用被限定在与逻辑经验事实的对应中,精神就无从进入创造性活动。黄峰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1)http://www.paper.edu.cn-2-2.隐喻还具有诗歌功能,可以通过对喻体的选择,通过对语言材料各个层面的调节,营造一种诗的意境。把握这一特点对于我们的诗歌教学意义重大。长期以来我们的诗歌教学注重于庖丁解牛式的机械分析,繁琐知性的理性解剖使得诗性的光辉荡然无存。这是由于隐喻的诗歌语言却具有“不可化约性”(是指我们无法用物理概念来取代或是完全解释心灵概念),它在“不可化约”中引发我们无穷的遐想。“杨柳依依”“雨雪霏霏”之所以能够引发读者的复杂愁绪和难以言尽的生命沧桑感,正是因为这些诗句运用了隐喻,让读者在彼类事物(景物描写)的暗示之下去感知、体验、想象和理解此类事物(诗人的情感和潜在的诗意),读者在彼类事物的引领下进入了诗歌的隐喻空间,在隐喻空间中根据彼类事物与此类事物的相似性而作出自己的审美心理加工,进而触摸到诗歌的“重旨”(文学语言有多重意义)、“复意”(读者对作者作品的再创造)和“言外之意”。3.隐喻同时更具有认知价值,它能组织人类的概念系统,对人们日常思维产生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