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基本规律。(2)知道凸透镜成像的现象。(3)能用凸透镜成像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2.过程和方法(1)通过凸透镜成像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2)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3)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1)让学生从实验中观察、动手、分析总结过程中体验探究的快乐,提高学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正确的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1.正确性实验操作步骤。2.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和实验。3.能用成像知识解释生活中简单的现象。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原理的理解、正确的实验步骤和生活解释。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活动:拿出凸透镜,用凸透镜从远近不同的地方观察书上的字(学生使用凸透镜观察物体)(学生讨论后分小组总结现象):用凸透镜近距离看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用凸透镜远距离的看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教师引导:放大镜成放大的像常见,怎么会成缩小的像呢?凸透镜能成几种像,所成的像有什么不同?学生思考讨论:二、新课学习实验探究:1.学生猜想:凸透镜成像与物距有关;与像距有关,当凸透镜离物体近的时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凸透镜离物体远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教师以到学生区分虚像实像)2.设计实验: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讨论进行实验设计⑴物距范围的确立:物距:在u>2f处,在u=2f处,在2f>u>f处,在u=f处,在u2f处,在u=2f处,在2f>u>f处,在u=f处,在u2f时,像距在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与焦距关系物距u(cm)像距v(cm)像的性质(f=10cm)UU>fU=2fU>2f②当u=2f时,像距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③当2f>u>f时,像距在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④当u=f时,不成像。⑤当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