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和压迫马尾神经或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见的病因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最多见于中年人,20~50岁为多发年龄,男性多于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发生于脊柱活动度大,承受较大或活动较多的部位,以腰4~5及腰5骶1多见,发生率约占90%。病因1.椎间盘退行性变是腰椎间盘突出的基本病因。随年龄的增长,纤维环和髓核的水分减少,弹性降低,椎间盘变薄,易于脱出。2.长期震动汽车和拖拉机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长期处于坐位及颠簸状态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过大,可导致椎间盘退变和突出。3.过度负荷当腰部负荷过重时,髓核向后移动,引起后方纤维环破裂。4.外伤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的发病与之密切相关5.妊娠妊娠期间体重突然增长,腹压增高,而韧带相对松弛,易使椎间盘膨出。6.其他如遗传、吸烟以及糖尿病患者等诸多因素。临床表现1.症状1)腰痛最早出现的症状,范围主要是在下腰部及腰骶部,多为持久性钝痛。2)下肢放射痛一侧下肢坐骨神经区域放射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多为刺痛。3)间歇性跛行4)马尾综合症突出的髓核或脱垂的椎间盘组织压迫马尾神经,出现鞍区感觉迟钝,大小便功能障碍。2.体征1)腰椎侧凸2)腰部活动障碍3)压痛、叩痛4)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5)感觉及运动功能减弱处理原则1.非手术治疗适用于初次发作、病程较短且经休息后症状明显缓解,影像学检查无严重突出者。约80%~90%的病人可经非手术治愈。1)绝对卧床休息包括卧床大小便。一般卧床三周或至症状缓解后,可带腰围下床活动。2)骨盆牵引牵引可增大椎间隙,减轻对椎间盘的压力和对神经的压迫,改善局部循环和水肿。3)物理治疗理疗、推拿、按摩可缓解肌痉挛和疼痛,减轻椎间盘压力,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4)皮质激素硬膜外注射可减轻神经根周围的炎症和粘连。5)髓核化学溶解法将胶原酶注入椎间盘或硬脊膜和突出髓核之间,达到选择性溶解髓核和纤维环、缓解症状的目的。2.手术治疗(1)手术指征:①急性发作,具有明显马尾神经症状;②诊断明确,经系统的;保守治疗无效,或保守治疗有效但经常反复发作且疼痛较重,影响工作和生活;③病史虽不典型,但影像学检查证实椎间盘对神经或硬膜囊有严重压迫;④合并腰椎管狭窄症。(2)手术类型:根据椎间盘位置和脊柱的稳定性选择手术类型。①椎板切除术:塑必险术:摘除或切除1个或多个椎板、骨赘及突出的髓核,减轻神经受压,是最常用的手术方式;②椎间盘切除术:将椎间盘部分切除;@堂拄融舍本:在椎体间插入一楔形骨块或骨条以稳定脊柱;④经皮穿刺髓核摘除术:在X线监控下插入椎间盘镜或特殊器械,切除或吸出椎间盘以亟蓟藏轻椎间盘内压力和缓解症状的效果。常见的护理诊断/问题1.慢性疼痛与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肌肉痉挛及术后切开疼痛有关。2.躯体活动障碍与疼痛、牵引或手术有关。3.潜在并发症脑脊液漏、神经根粘连等。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卧硬板床2.佩戴腰围3.保持有效牵引4.有效镇痛5.完善术前准备6.心理护理(二)术后护理1.观察病情2.体位护理3.引流管护理4.功能锻炼(1)四肢肌肉、关节的功能锻炼(2)直腿抬高锻炼(3)腰背肌锻炼(4)行走训练5.并发症观察与护理(1)监测生命体征(2)加强引流液的观察(三)健康教育1.指导病人采取正确卧、坐、立、行和劳动姿势,减少急、慢性损伤发生的机会。2.加强营养可缓解机体组织及器官退行性变。3.佩戴腰围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锻炼腰背肌,增加脊柱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