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幼儿常见疾病家庭护理VIP免费

幼儿常见疾病家庭护理_第1页
幼儿常见疾病家庭护理_第2页
幼儿常见疾病家庭护理_第3页
幼儿常见疾病家庭护理小儿发热小儿在生长过程中难免会生病。生病时最常见到的症状就是发热(俗称发),一般是在傍晚或者夜间发热最高。应该强调的是发热本身不是疾病,而是机体面对对许多传染病和一些具体其他病症所出现的一种保护性功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应对孩子发热置之不理,的发热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发生过高长反而会损害孩子的身体。在突然发现孩子发热时,父母应该保持镇静,首先给孩子测定体温并且每隔一定时间重测一次,以判断发热的程度和进展情况。可采用下列方法进行家庭:1.多喝开水。多给孩子喝些水,最好是淡盐水,少量多次地喂。2.物理降温。包括:(1)冷湿敷:将毛巾浸湿在冰水或冷水中后拧成半干,放在孩子头上,高热时还可以放在颈下、腋下、大腿根部。(2)冰袋:将医用冰袋或自制冰袋用布包好,按平,放在小儿头枕部。(3)温水浴或酒精浴:用毛巾在温水(32℃—34℃)中浸透,给孩子擦手心、足心、肘窝、腋窝、大腿根部、颈部、后背等。也可在温水中加入等量75%酒精或白酒进行擦浴。3.药物降温。如果孩子体温持续上升,超过38.5℃,可适当采用药物降温,按说明书建议的剂量和注意事项正确使用。若小儿过去曾有高热惊厥史,应较早使用药物退热,不必等体温超过38.5℃。在进行以上处理后,若发现孩子除发热外只有一些较轻微的症状(如:轻咳、流涕、咽喉肿痛,精神稍差),说明上述退热方法有效,可以在家护理。当小儿出现以下情况时:(1)高热持续不退或退热后很快又升高;(2)烦躁不安或精神萎靡,出现意识障碍;(3)尖叫、惊厥等;(4)呼吸困难或者呼吸突然加快;(5)口唇明显发绀,面色苍白;(6)皮肤上出现皮疹;(7)尿少或无尿,颜面、眼睑或双下肢水肿,等等。说明孩子病情严重,家长应马上带孩子去医院。除此以外,还有一种发热也值得一提。家长总是担心孩子着凉,特别是到了秋冬季节,总是给孩子多穿多盖,裹得严严实实,这样看似暖和,但其效果适得其反。小儿,特别是小婴儿主要是通过皮肤蒸发和出汗散热,环境温度过高和过度包裹可使得散热不良,加之体温调节功能尚不完善,使得小儿体温上升,有时可达39C以上。这就是常蠊的“包裹热”。“包裹热”多见小婴儿。主要表现是:小儿口唇红润,全身皮肤潮红,大量出汗,除精神较弱外一般无咳嗽,流涕等其他疾病表现。这种发热的种理也得简单,只要打开包裹、降低环境温、给孩子多喂水,体温很快就会降到正常。上呼吸道感染人体的呼吸道由上、下呼吸道组成。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喉和扁桃体。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和肺。凡是上呼吸道发生的炎症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引起的。为什么小儿经常发生上呼吸道感染?1.婴幼儿的鼻部和鼻咽腔相对较短,鼻粘膜柔嫩;喉部也比较窄,粘膜薄而血管丰富,故容易感染。感染时鼻粘膜、喉粘膜充血肿胀,容易引起鼻塞、声音嘶哑或呼吸困难。2.婴幼儿时期免疫力较低,体内各种免疫球蛋白含量比较少,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3.营养失衡、环境不良、冷暖失调、护理不当等,均可以使婴幼儿机体抵抗力降低而发病。上呼吸道感染一般几日可自愈。但如病情发展,可以向附近器官蔓延,引起气管炎、肺炎、眼结炎、中耳炎、颈淋巴腺炎等。重者可向全身扩散,形成全身扩散,形成败血症。此外,上呼吸道感染还可以引起风湿病、肾炎、心肌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因此,有人说,上呼吸道感染是百病之源,必需引起重视并积极医治。家庭治疗、护理可采用以下综合方法:1.家庭护理;让孩子多休息。给孩子多饮开水,吃容易消化的食品,如粥、面片等。室温和湿度要适宜,屋内空气要流通。2.对症处理:(1)退热。发热的孩子可给予药物解热。(2)止咳。服用止咳糖浆等药物。(3)为防止病情蔓延,引起继发感染,也可以用一些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西药物。因为是病毒感染,一般是不使用抗生素。需要家长特别注意的是。应当先让医生给孩子确诊,定出治疗方案后,再按医嘱用药。如何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呢?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止病毒侵入是预防的关键。小儿居室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平时应多在户外活动,...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起跑线书城+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爱教学事业,对互联网知识分享很感兴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