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统计与可能性》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91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经历和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2.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能对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作出简单判断,并作出适当的解释,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3.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教学重点通过活动认识一些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教学难点理解任意摸一次球,摸到红球和黄球的机会是相等的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在复习中感知可能性1.谈话:今天黄老师带来一些小正方体,看看有些什么颜色的?(红、黄、绿)这些小正方体除了颜色不同,它们的材料、大小都一样。把这些小正方体放在四个口袋里,看看是怎么放的?1号袋?(三红三黄)2号袋?(五红一黄)3号袋?(三黄三绿)4号袋?(六红)2.提问:如果黄老师特别想摸一个红球,你建议我去几号袋摸呢?(4号袋)为什么?引出“一定”。3.谈话:可问题是,4号袋找不到了,现在只剩下1号袋、2号袋和3号袋。现在你建议我去几号袋摸?(2号袋)都认为是2号袋?那为什么不让我去3号袋摸呢?(因为3号袋没有红球)那么无论我怎么摸,摸几次都怎么样?(不可能摸出红球)引出“不可能”。那3号袋我就拿走。4.谈话:你们怎么不建议我去1号袋摸呢?是不是1号袋也不可能摸到红球那为什么建议我去2号袋摸而不是1号袋呢?若出现:(因为在2号袋的红球比1号袋多)的回答,则问如果1号袋中的3个黄球拿走,你建议我去几号袋摸?怎么变成1号袋了?2号袋中的红球还是比1号袋多呀?看来除了要看红球的个数,还要看什么?(黄球的个数)那怎么说比较好呢?为什么建议我去2号袋摸?引出“可能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关于可能性的问题。板书:可能性二、摸球游戏1.猜测:同学们猜一猜,在1号袋里摸到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会怎样呢?你为什么会这样猜?(因为红球和黄球的个数一样)他的猜测是有根据的。那2号袋呢?摸到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会怎么样呢?(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比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大)因为?(红球比黄球多)2.验证:同学们,数学里有一句话,叫做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大胆猜想之后,我们还要来细心地验证一下,到底猜想对不对呢?那如何来验证我们的猜想?想不想自己动手摸摸看?谈话:为了节省时间,我们1到5小组验证1号袋,看看摸到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是否相等;6到10小组的同学验证2号袋,看看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否比黄球大。所以1到5组你们袋子里的球是三红三黄,6到10组你们袋子里的球是五红一黄。出示活动提示:游戏规则:1,摸前先把袋中球搅一搅,然后从中任意摸一个,把球再放入口袋中,按这样,大家轮流摸,一共40次。2,组长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3,摸完后,组长填写统计表,其他同学负责校对。4,活动时我们要互相合作,互相谦让,控制好音量,请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工。3.介绍“正”字记录法。对游戏规则有没有疑问?(任意、正字法)组长怎么记录?我们以前用什么方法记录数据?有没有什么好方法?(用画正字的方法)对,像这样,比如第一次摸到红球就在红球后面画一画,摸到黄球呢4.小组活动,组长把统计结果填写在统计表中。5.统计各组情况。先看第一张表,我们刚才猜测1号袋中摸到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相等。黄老师有个问题,可能性相等是不是就意味着两种球摸到的次数一定相等呢?(不一定,只要差不多就行)当我们摸的次数越来越多,这两个数据之间的差距相对于总次数来说就显得很小了,我们就认为摸到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相等。所以我们的猜测对吗?再看第二张表,红球和黄球的次数还和刚才那样差不多吗?那是什么情况?(红球的次数比黄球多得多)那就说明在2号袋中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比黄球(大)。证明了我们的猜想。提问:1.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记录摸球的结果的你觉得用画“正”字的方法好不好(记录简便,整理迅速)2.记录之后我们又对数据作了怎样的处理(填入统计表板书:统计)可见我们用统计的方法来研究事情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