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导入平台—平台二小结延伸单位:寺村中心校授课人:覃彦灵班级:六年级科目:语文课题: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设计意图揭题,明确教学目标。平台三引导学生通过构建标准性平台,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诗歌,并品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构建标准性平台引导学生将诗歌进行整理、分类,让学生了解了诗歌的丰富性通过构建倒置性性平台引导学生将诗歌进行整理、分类,体现了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小组合作编诗集培养了学生合作编辑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1.与学生谈话,交流关于诗歌的话题,了解诗歌的起源和历史。2.教师揭示课题,明确本次学习目标。复习回顾1.学生回忆我们在小学阶段学过了哪些诗歌?2.小组内交流自己回忆到的诗歌,读一首或者多首诗和组员一起欣赏品读。3.各个小组推选几首诗,并说说内容及表达的情感。学习分类1.自由朗读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2.同桌交流这6首诗歌的特点。(明确这首诗的共同特点:都是描写自然景物。)3.小组讨论:诗歌可以如何分类。4.师生交流归纳:(1)按内容分类(2)按题材分类(3)按形式分类(4)按创作方法分类(5)按体裁分类(6)按创作时间分类(7)按诗人分类…类……实践分类1.学生在组内将自己搜集的诗歌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分类整理。2.将自己分类整理好的诗歌互相交流,每小组发言人汇报小组情况。1.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诗歌的分类整理,了解诗歌的丰富性,学习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趣味,你有什么收获?2.各组将搜集整理好的诗歌做成诗集,放在班级图书角。教学目标:1.通过搜集、欣赏诗歌,了解诗歌的特点和分类;2.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教学重点:想象诗歌描叙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再创造想象和创新思维方式。课型方式:平台互动方式备课方式:图文结构式课时形态:标准课时MS—EE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