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xxxxx模块助学案(老师版)编写吴剑如审核钱婧1111《水龙吟》助学案【学习目标】1、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2、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课型】【教学时间】第一课时【自主梳理】一、初读文本,掌握字词音、形、义1、给下列的加点字注音遥岑远目(cén)献愁供恨(gōng)玉簪螺髻(zānjì)鲈鱼堪鲙(kuài)倩何人唤取(qiàn)揾英雄泪(wèn)2、略3、解释下面的字词二、自由朗读,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1、理顺下面句子的正确顺序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远目遥岑,玉簪螺髻,献愁供恨2、说说词的大意:楚地的天空,千里弥漫着清爽的秋气,江河水流向天边,秋色天际。远望遥远的山岭,有如插着玉簪的螺髻,向人们呈献愁恨。流落江南的游子。在落日的时候,在失群孤雁的哀鸣声中,站在楼上瞭望。把宝刀吴钩看完,把栏干拍遍,但没有人领会,我登临楼台的用意。不要说鲈鱼正好可以切碎煮熟品尝,秋风吹遍大地,张季鹰怎么还没有回乡?如果只想像许汜一样,买田置屋,怕会羞于看见才气横溢的刘备。可惜年华如水流去,忧愁风雨,树木犹如此。请谁唤来身穿鲜丽衣服的美女拿着红巾,揩拭英雄流下的眼泪?31高中语文˙xxxxx模块助学案(老师版)编写吴剑如审核钱婧、请写下自己阅读中的难疑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相关知识介绍1、作者与背景介绍: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抗金英雄,南宋著名词人。艺术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传世词有600多首,皆冠两宋。其词抒发强烈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乃“人中之杰,词中之龙”。《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这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2、关于豪放词常识豪放派是宋词的一个流派,与婉约派并为宋词两大词派。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其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创作视野较为广阔,用事较多,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南渡之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豪放派内部的分派较少,仅有苏派、辛派、叫嚣派三个阶段性的细支。其风格虽然总称豪放,然而各词人风格亦有微差:苏词清放,辛词雄放,南宋后期的某些豪放词作则显粗放。豪放派虽以豪放为主体风格,却也不乏清秀婉约之作,如苏词《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辛词《青玉案•元夕》等皆是可伯仲婉约词的名篇。3、解题《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水龙吟”是词牌名,“登建康赏心亭”是词的题目。建康,即今天的南京市,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座亭台。【整体感悟】1、概括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2高中语文˙xxxxx模块助学案(老师版)编写吴剑如审核钱婧上片写景抒情,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下片则是直接言志。2、作者在赏心亭看到哪些触动自己心弦的景象?营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答:作者在赏心亭看到的触动自己心弦的景象有:辽阔雄浑的江天、清丽秀美的远山、楼头斜照的落日、断鸿失群的孤雁。这些景象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空寂苍凉的意境,表现了词人愁怨孤寂的心情。3、词的下片借用典故,描写的对象由景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借这些历史人物表达了自己什么样的感情?①张季鹰乐于归隐。②许汜谋取私利。③桓温慨叹时光流逝。作者用张翰念鲈归隐典故,表明自己不愿像张季鹰那样弃官还乡,要不忘国事,努力抗争。用许汜谋取私利和刘备雄才大略典故,意在表明尽管自己不被朝廷所用,但也决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