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说课稿一、说教材1、地位地位: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1)从近代反抗史的角度看,它是旧革命的总结、新革命的曙光:它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深刻反思,带来了对封建旧文化的彻底批判,并做好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准备。(2)从近代探索史的角度看,它是旧思想的发展、新思想的开始: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先进的中国人从师夷长技、君主立宪、实业救国与民主共和,发展到了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民主科学;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在新文化运动的后期,更加进步的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2、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素质教育要求和高二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思维特点而确立了以下三个目标:知识目标:新文化运动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和领袖人物以及发展概况。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李大钊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德育目标:通过对本节历史人物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和学习,那些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为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挺身而出的人物所拥有的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和热情洋溢的爱国精神。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发扬的精神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作为中国未来存在和发展的主要途径,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能力目标: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整个过程,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养成关怀民族、国家的责任感。教学重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说教法历史总是过去的。生动的历史场景和活生生的历史人物都与学生有着难以逾越的距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将抽象的历史知识具体化;教学模式需要生活化,教师必须摆脱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所以我采用了情境创设法、问题探究法。说学法学生要学会从各种类型的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乘着歌声的翅膀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而鲜活的导入能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在课程的导入环节,在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丰富的历史图片的同时,我还选取了一首背景音乐,即学生所熟悉的校园名谣《兰花草》。当熟悉的旋律在耳边响起,很多同学都跟着哼起了这首歌,课堂的气氛一开始就融入到新文化运动欣欣向荣的景致之中,可以感觉到学生的情绪处于兴奋状态,真可谓歌声与笑声齐飞,其乐融融。当音乐停止,笑声还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之中,这时,我将话锋转向本课内容。老师提问:这首歌的词作者是谁?歌词的寓意是什么?教师总结:它的词作者是新文化运动的巨匠胡适,歌中的兰花草象征着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想,胡适焦急地等待着这株迟迟未开的兰花,象征着他希望自由主义之花早日开遍全中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胡适,走近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欣赏老照片)中学历史教材关于历史背景的介绍,大多是结论化的观点。我从学生思维层次的角度出发,精心挑选一组老照片:一张旧式婚礼、一张新式婚礼、一张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女子、一张民国时期的女学生。教师提问:请大家欣赏老照片,观察辛亥革命前后男性和女性的服饰、发式分别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教师过渡:社会生活的变化必将折射出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整个社会打背景的变化。那么,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各有什么新变化?学生回答:教师过渡: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知识分子必须寻求新的出路继续完成这一任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假如你是当时一位从西方留学回来并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知识分子,面对袁世凯尊孔复古的做法,你会做何感想?并采取什么行动?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小结:知识分子的身份决定了你最大的可能是拿起笔杆代替枪杆,通过写文章、办报纸等方式来批判袁世凯尊孔复古的做法,而你又是受过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影响的,所以你可能会用资产阶级文化的武器来批判封建旧思想旧文化,同时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教师过渡:那么,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到底是如何同袁世凯和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