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高中生物第6章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创新演练大冲关课下练新人教版必修3(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对生态系统进行改造后,该生态系统的一些变化见下表。据此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植物种类植被覆盖率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改造前20种20%狗尾草、艾蒿、蒲公英改造后30种45%菖蒲、芦苇、睡莲A.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B.改造后该区域的抵抗力稳定性大大增强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得到改善D.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解析:改造前优势种无水生植物,改造后物种数目增多,水生植物成为优势种,因此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增加了物种多样性;因植被覆盖率提高,使得该区域的气候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改造的目的是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而不是为人们提供生产和生活物质,D项错误。答案:D2.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体现了农作物与杂草之间的竞争关系,除去农田中的杂草能有效地提高作物的产量。但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杂草却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包括()A.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它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C.它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D.它可能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供栖息地解析:小草作为植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可为其他生物提供栖息地,也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若小草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供栖息地,小草的存在则对该种害虫来说就是有害的,所以B项错。答案:B3.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升高C.热带雨林较草原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更低D.无性繁殖技术的应用导致后代变异的类型减少,所以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经过漫长的进化历程而逐渐形成的,所以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有关;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无论是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物种的多样性都在升高;热带雨林营养结构较草原营养结构更复杂,物种更丰富,所以物种的多样性更高无性繁殖技术有利于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故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答案:B4.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一般可概括为三个方面: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下列哪个选项体现了间接价值()A.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B.科学家利用野生水稻培育高产杂交水稻C.结构简单的微生物通常作为实验材料D.形态各异的动物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材料解析: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的重要调节功能,也叫生态功能。答案:A5.我国在近海海域实行“休渔”政策,其目的是()A.限制捕鱼的大小和数量,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B.监测和修理船只和渔具,以利于捕获更多的鱼C.防止“赤潮”产生,避免海水污染恶化D.实行分区管理,避免渔事纠纷解析:在近海海域实行“休渔”政策,是保护我国渔业资源的一种有效手段,从而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赤潮的产生是由于大量含有N、P的污水流入水体导致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的现象,与“休渔”无关。“休渔”更不是为了避免渔事纠纷,也不是为了修理船只和渔具。答案:A6.环境污染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从生态系统的功能上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A.人类排放废物的增加B.物质循环回路被阻断C.自动净化能力被阻断D.物质循环回路在一定程度上被阻断解析:环境污染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其次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使人们所排放的废物大量增加。但是,排放废物的增加是否一定会造成环境污染?排放的废物要由生态系统的自动净化能力来净化,包括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且生态系统与自动净化能力是伴随关系,只要生态系统存在,这种净化能力就存在,因此不存在被阻断的情况,所以只要所排放的废物在生态系统的净化能力之内,就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环境污染不是物质不循环,而是物质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受阻。答案:D7.如下图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