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水质达标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水十条》和《X水十条》,按省和市统一部署,切实推进X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整体改善和提升该流域的水生态环境质量,制定本达标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全面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全面践行“两山论”,把X市X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重要民生实事来抓,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强化源头控制、水陆统筹,对水环境实施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科学治理,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不断提高水环境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落实政府治污法定责任,以实施调结构优布局、控源减排、节水及水资源保护调度、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加强执法监管为主要手段,健全水污染整治长效机制,持续改善X流域水质,逐步恢复河流主要环境功能,不断提升流域生态文明水平。(二)主要原则。1.目标管理,系统施治。坚持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导向,以水质达标倒逼任务措施,科学制定达标时间表,强化科学决策与系统施治,全面涵盖污染减排、环境承载力提升和水生态修复等措施。2.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水陆统筹,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特征与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条件,抓住导致水质超标的主要因素和重点环节,与相关规划、计划或方案有机衔接,系统梳理、整合提升,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治对策和措施。3.精细管理,责任落地。突出精细化管理要求,在时间尺度上覆盖水质达标的全过程,逐年分解目标任务,围绕年度目标制定详细实施计划;在空间尺度上将治污任务逐一落实到汇水范围内的各镇级人民政府和排污单位;在管理手段上,突出排污许可证的基础和核心地位,通过核发许可证并严格管理,实施企事业单位排污总量控制制度,控制和削减主要超标污染物排放,在推动工业企业率先全面达标排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严排污许可限值,推动水质达标。4.信息公开,全民行动。将公众参与作为重要环节,广泛听取社会公众对治理目标、任务措施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公布达标方案及实施进展情况,接受公众和社会监督,引导公众参与方案编制与达标整治行动。(三)总体思路。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执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以流域生态红线优化社会经济布局和生态空间格局,以环境效率蓝线引领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水质达标底线倒逼治理目标任务和重点工程建设,坚持“水系入手、截污为先、方式多样、综合治理”,从单纯治污向流域统筹开发与综合治理转变,从污水厂建设向污水厂和配套管网同步建设转变,从污水常规处理向深度处理与生态治理转变,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切实保障河流生态基流,确保达到各年度水环境质量目标。(四)整治范围与期限。整治范围是X市行政区划内的X流域。涉及到的行政区划是X市,X市行政区划内的X流域面积共510.3平方公里,占这15个街道和镇的总面积的69.55%,占X市全市面积的31.5%。编制方案的基准年为X年。水平年是X年。(五)整治目标。根据X市落实《X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X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X〜X年)》的有关要求,结合《关于转发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强化水体达标方案编制实施工作的通知》(X环函〔X〕717号)要求,跨市交接青洋山桥断面X年应基本达到V类。二、主要任务与措施(一)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1.调整产业结构。依法淘汰落后产能。依据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及相关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结合水质改善要求及产业发展情况,制定并实施分年度的落后产能淘汰方案,于每年1月底前将上年度落后产能淘汰实施情况和当年度落后产能淘汰方案报X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环境保护局、发展和改革局备案。未按方案完成各年度淘汰任务的,暂停审批和核准其相关行业新建项目。(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局、环境保护局等参与,X市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以下各项任务均需X市人民政府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