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学目标:1、初步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2、理解算理并学会计算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3、通过对最小公倍数算理的探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4、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研究问题的意识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教学重点:建立几个数的公倍数的概念,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以趣激疑1、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一起做一个报数的游戏,请咱班的男生按S形依次连续报数。听清要求,第一比比谁的声音响亮,第二看谁报得准,第三看谁把自己报的数记得牢(可以写下自己所报的数),咱班的女生当裁判。准备好了吗?开始。2、请报到2、3倍数的同学分别起立再坐下。(师同时板书2、3的倍数)提问:在同学站起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些人起立了两次)是报哪些数的同学?请他们说出自己所报的数(板书这些数字)。这些人为什么起立了两次?让学生初步感受有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教师引导学生用“既是⋯又是⋯”来表达想法。)师:6、12、18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我们就可以说6、12、18是2和3的公倍数。(师板书“2和3的公倍数”)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公倍数”的问题。板书课题:公倍数3、用集合图来表示师:以上我们用列举法表示了2、3的倍数和2、3的公倍数,我们还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出示课件: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公倍数。出示集合图:6的倍数4的倍数6的倍数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公倍数(强调一下4、6独有的倍数)4、质疑:2、3有公倍数,4、6也有公倍数,是不是任意两个自然数都有公倍数呢?让生举例(2、5)的公倍数是10等等。那么三个数之间是否也有公倍数?四个数呢?⋯⋯(举例)5、揭示公倍数概念和特征师:谁来说说什么叫几个数的公倍数呢?公倍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为什么?(明确:因为每一个数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师同时在集合图里出示“⋯⋯”)6、引导生看板书:2、3的倍数和2、3的公倍数后面为什么不加“⋯⋯”?(刚才限制了范围,在20位男生中找的,实际上一个数的倍数和几个数的公倍数是无限的。)7、揭示课题:公倍数个数既然是无限的,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呢?既然没有最大的公倍数,那我们就来研究最小的公倍数,板数“最小”。(彩笔)8、揭示最小公倍数概念:看板书回答2、3的最小公倍数是几?并板书“6”。问:什么叫最小公倍数呢?二、探究最小公倍数的求法1、分解质因数方法:刚才我们用列举法找到了2、3的公倍数,如果用这种方法找最小公倍数你们有什么感受?(太麻烦)对,我们要找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求最小公倍数。我们可以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出示例题:求30和42的最小公倍数把30和42分解质因数。(生分2组,独立完成后再订正。)出示课件:30=2×3×542=2×3×7公有公有独有的质因数的质的质因数因数小组讨论:30的质因数2、3、5,42的质因数2、3、7它们的公倍数应当含有哪些质因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呢?如果少一个或多一个质因数行不行?(教师明确:如果少一个质因数,就不能包含18和30全部的质因数,因而就不能得到它们的公倍数;如果多一个质因数,就不能保证是30和42的最小公倍数)教师强调:所以42和30的最小公倍数里,只能包含它们全部公有的质因数(1个2和1个3)以及各自独有的质因数(7和5)。所以42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2×3×7×5=210。2、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为了简便,我们把两个短除式合并成一个,即短除法。下面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出示课件)3、比较三种方法,渗透择优意识(以后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4、做一做:求30和45的最小公倍数(共同做题)(课件)30和45的最小公倍数是5×3×2×3=905、小结:怎样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课件出示)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先用这两个数()连续去除(一般从最小的开始),一直除到(),然后把()。三、巩固深化1、先把下面两个数分解质因数,再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独立做再指名)30=()×()×()18=()×()×()30和18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