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宝龙学校温彩璇课堂教学中的知识、问题、方法、能力是共同构成课堂教学的关键性要素,它们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构成了一个统一的、内在的课堂结构形态。在KQM-A课堂形态模型指导下的课堂是整体的、推进型的,其三维目标是有机统一的,学生的思维具有高效性。在听了周惠颜老师的KQM-A示范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后,我根据KQM-A课堂模型评课如下:1.着眼于学生需求,教学目的明确。在KQM-A课堂形态模型的启发下,我认为语文课堂设定教学目标时应该从学生需要什么的角度去设定,即学生需要学会什么知识内容,学生需要得到什么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怎样的情感熏陶。《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节课教学的重点就是识字和理解文章。这两个教学目标着眼于学生的需求,在教学设计中很突显。2.随文识字到位。周老师《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的随文识字教学落实到位,方法多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教学效率会更高。建议:随文教学生字时分梯度。也就是说,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每个生字的要求是可以不一样的,有些生字必须掌握并熟练运用,有些生字理解即可,有些生字知道便行,而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灵活处理。3.知识、问题与方法的结合需完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使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同时渗透方法与策略指导。在教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首儿童诗时,周老师主要是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让学生了解大意。虽然有设置情境,但是情境感有待增强。小组合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此处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有点割碎情境的整体性和连续性。教师应该设置一个大情境,然后利用问题链的形式将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串联起来。比如教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就可以设置这样的情境:假如×××在野外迷了路,他该怎么办?然后根据文章编排设置他的行走路线,1将学习内容串起来并放置于情景中,帮助学生利用已知的知识获取未知的知识,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归纳知识,将知识系统化、图式化。总得来说,周惠颜老师的《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清晰,问题具体明确,教态自然大方,随文识字到位,小组合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建议:设置情境时注意情境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可以用问题链的形式让知识系统化、图式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