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枢密韩太尉》【教学目标】:1、读:学生熟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一、二节。2、说:学生能结合课文下注释和教师指导翻译课文。3、议:师生共同讨论,理解此封书信是怎样打动韩太尉的。4、练:向你仰慕的人写一封求见信。第一课时:一、导语引入:同学们,假如让你写一封自荐信给一位有名望的人士,你打算从何人手呢?打算采用什么办法打动对方,让他接纳你?当年,年仅19岁的新科进士苏辙,竟以一篇《上枢密韩太尉书》的信,让当时身居要职的枢密使韩琦为之称诵,从而对他刮目相看。苏辙在信中都说了些什么怎样说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封书信(板书课题、作者)。二、题目解说:上……书:给……信。枢密相当于太尉,太尉:秦、汉时期的官名。掌握军权。所以称韩琦为太尉。三、文学常识:1、苏辙(1039—1112):字子由,映号颍滨遗老,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博闻强记,勤奋好学,少年时即显露出出众的才华。嘉佑元年,苏辙与父、兄同至汴京,颇得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的赏识,次年与苏轼同榜考取进士,名动京师。苏辙踏上仕途后,在对待王安石新政等事当中,表现了卓越的政治才能,但后来因其兄“乌台诗案”的牵累和忤逆了元丰诸臣等而屡遭贬谪。晚年在贬官处许州(今河南许昌)筑室定居,自号颍滨遗老。“不复与人相见。终日默坐,如是者几十年。”(《宋史·苏辙传》)有《栾城集》传世。2、枢密韩太尉:即韩琦。当时掌管全国军事,相当于秦三公之一的“太尉”之职,故称之。当年,苏辙考中进士之后,未得见身居要职、诗文并擅的韩琦,所以,就写了这封才气横溢的自荐信求见。3、写作背景:这封请谒书时,苏辙年方十九,涉世未深、名节未显,怎样才能说动名满天下的韩琦呢?聪敏的苏辙没有屈心抑志、奉承阿谀,而是独从作文之道人手,“更不作喁喁细语,一落笔便纯是一片奇气”(金圣叹),一路跌宕蓄势,高蹈奇崛,巧妙地把干谒求进之事纳入文学活动的范围,显得高雅拔俗,这不能不让韩琦对这位初出茅庐的后生刮目相看。文中,苏辙提出的“文气说”,强调后天实践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关于“文气”的文学理论,九百多年来,这篇佳作一直传诵不衰,深受人们喜爱。三、生词正音:1、辙生好为文hàowéi2、恐遂汩没(gǔmò)3、动乎其言而见(xiàn)乎其文4、称(chèn)其气之小大5、辙生十有(yòu)九年矣6、恣观终南、嵩(sōng)、华(huà)之高7、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yòu)之富且大也8、四夷之所惮(dàn)以不敢发9、入则周公、召(zhào)公四、重点翻译1、执事:侍从。2、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文章是由气形成的,然而文章不能靠学来达到好,气质却可以靠加强修养得到它。3、养:培养。4、浩然之气:正大刚直的气质。5、宽厚宏博:宽大厚重宏伟博大。6、充:充满。7、称:相称,符合。8、周览:饱览。9、豪俊交游:豪杰来往。10、疏荡:洒脱而不拘束。11、颇:很。12、奇气:奇特的气概。13、岂尝:难道,曾经。14、气充乎其中:精神气质充满在他们的胸中。15、而溢乎其貌:洋溢在他们的外表。16、动乎其言:反映在他们的言辞里。17、而见乎其文:表现在他们的文章中。18、游:交往。19、乡党:乡里。20、自广:扩大自己的视野。21、陈迹:陈旧的东西。22、以:用来。23其:我。24、治:研习。25、遂汩没:因而埋没。26、决然舍去:毅然离开。27、求:探求。28、奇闻壮观:奇异的事物和宏伟的景象。29、广大:广阔。30恣观:尽情观赏。31、高:高峻。32、顾:看到。33、奔流:奔腾流泻。34、慨然想见:感慨的想到。35、仰观:瞻仰。36、壮:壮丽。37、仓廪:粮仓。38、苑囿:猎苑。39、富:富丽。40、大:广大。41、巨丽:极其美好。42、宏辩:宏伟善辩。43、秀伟:秀美魁梧。44、聚:聚集。45、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凭借才能谋略天下第一全国人依靠他可以无忧无虑。46、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四方夷人害怕你才不敢作乱。47、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没有立下大志,即使学得多又有什么用。48、大:浩大。49、深:深远。50、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却还是因为没有见到太尉(感到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