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教学目标: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教学难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教学用具:投影仪、录音机教学方法: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课前活动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导导人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课前两分钟里的一个故入新课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参考: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这,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甘罗的父亲在朝当官。一天皇帝把他叫去说:“你在朝居官,朕待你如何?”甘罗的父亲说:“皇上待我恩重如山。”“既然如此,朕让你办点私事,你可情愿?”“只要为皇上,我死都甘心。”“近来朕得了一种病,非吃公鸡蛋不愈。朕限你在三天之内弄几颗公鸡蛋来,否则罚你一死!”甘罗的父亲明知无法弄到,但圣命如山倒,只得接受任务。回到家中,愁眉不展,唉声叹气。十二岁的儿子甘罗便问:“父亲今日回到家来,面训练(讲故事)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带忧色,为了何事?”父亲便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爹爹不必着急,第三天孩儿我去替你交差便是了。”“公鸡能下蛋?我年岁已高,经事也不少,但真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你年仅十二岁,能有何法?总是一个死,还是我去死好了。”“请爹爹放心,儿我自有办法。”第三天,甘罗上朝拜见皇上。皇上问;“你父为何今日不来朝见?你一个小小孩童来干何事?”甘罗不谎不忙地说;“拜告圣上,我父昨晚上生了个小孩,不能回朝,特地让我来请假。”皇上怒气冲冲地说:“你简直是胡说!男人怎能生孩子!”甘罗马上说:“既然男人不能生孩子,那公鸡岂能下蛋?!”一句话问得皇上哑口无言,答不上话来。皇上见十二岁的甘罗有胆有识,便当场封他为丞相。一、作品简介《世说新语》是比较完整、流传至父亲的朋友进行新课讲解今的轶事小说。它是魏晋轶事小说的集大成之作、代表之作。全书共上、中、下三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门。它按内容分类记事,记述了汉末到东晋时期许多上层人物的言谈和轶事。艺术成就:①往往通过片言只语、简单事件来表现人物性格。②善于通过富有特征的细节,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人物性格。③语言简洁生动,隽永传神,人物语言大多符合人物的身份和个性,还保留了大量口语。文学影响:许多后世的轶事小说都效仿《世说新语》,如唐代王方庆的《续世说新语》、宋代王谠的《唐语林》,直至明国初年易宗夔的《新世说》。另外,《世说新语》还给后世的小说、戏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二、诵读课文教师教读(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