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试析在综合实践课中导入家长资源VIP免费

试析在综合实践课中导入家长资源_第1页
1/4
试析在综合实践课中导入家长资源_第2页
2/4
试析在综合实践课中导入家长资源_第3页
3/4
试析在综合实践课中导入家长资源武汉市育才小学徐佩琪【内容提要】综合实践课的宗旨在于培养孩子的自主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要达成这一目标,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事实上更多的实践机会在课外,因此有必要让家长参与综合实践课教学。父母是天然的教师(克鲁普斯卡娅语),也是综合实践课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家长对于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催化剂,是班集体凝聚力的粘合胶,更是创新意识萌发的培育箱;将家长资源导入综合实践课中,老师应成为资源的组织者,善于求同存异吸纳有效营养,同时穿针引线发掘潜在能力。【关键词】综合实践课家长资源综合实践课的宗旨在于培养孩子的自主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然而目前我国孩子实际动手的机会并不多。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有关方面对各国小学生每日从事家务劳动的时间做过统计:美国是1.2小时,韩国0.7小时,英国0.6小时,法国0.5小时,日本0.4小时,而中国仅为0.2小时,即12分钟。1996年,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调查也发现,独生子女平均每日家务劳动时间为11.32分钟。这些数据清晰地告诉我们:学生面临着事实上的课堂与生活脱节,他们在课堂上是创新的主角,生活中却沦为家庭的“特保对象”,于是综合实践成了学校昙花一现似的表演。试问,这些孩子仅靠课堂上四十五分钟的实践学习,究竟能培养多少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窃以为解决这个瓶颈问题的关键在于,应让家长参与到综合实践课中来,让他们参与课程的设计并推进课程实施,这种参与不仅能使家长明确实践课的目的,从而自觉自愿地督促孩子围绕着课程展开充分实践,而且由于角色的转换——家长成为实践课的组织者——使得教学目标的确定以及课程的推进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状况,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家长不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孩子天然的教师社会赋予家长的身份,不仅仅是孩子的父母,同时也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我们的家长来自社会各行各业,其中很大一部分甚至都是他们所在领域的专家、骨干;换言之,家长们浑身上下流淌着实践的因子,并且深昧实践的意义,他们的智识和见解乃是综合实践课取之不竭的源泉。而这一“源泉”,早就在实际生活中滋养着幼苗的成长——正如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可见,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和个性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也曾经说过:父母是天然的教师。总而言之家长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并且这一力量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界有识之士重视。在平时,我们也常常能从孩子身上看到家长的影响,例如,聂诗璇的爷爷是个老报人,养成了良好的积累习惯,因此诗璇从一年级开始就比其他同学擅长积累,当别的同学还在努力地理解积累的含义时,她已经可以分门别类地进行积累了,与此同时,每次班级举办办报比赛,她拿出手的报纸总是赏心悦目,理所当然地博得头筹。宇洋的妈妈爱好收藏,宇洋的观察能力就比其他孩子强,总是善于在一大堆司空见惯的物品中发现其独特的美。文博的外公外婆都是退休教师,这孩子的作息观念和纪律观念就超强。因此,要因势利导地推行教育,就应该重视对于来自家庭的教育资源的开发。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强调:“关心和保护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不仅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职责,而且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要把社会和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密切结合起来,形成全社会关心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舆论和风气。”现代教育理念更是指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是造就一代新人的必要条件;并且这三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是主体,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外部环境、补充和扩展,而家庭教育则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事实上,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这一基础力量的作用,一直都是教育界探讨的课题。传统的做法是要求家长全力配合学校教育、配合老师教学,“配合”二字准确地勾勒了家庭教育的从属地位;但是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这一做法正在经受挑战,越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试析在综合实践课中导入家长资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