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2.复习巩固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3.学会搜集一些资料,加深对看云知识和天气知识的了解。重点难点1.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2)复习巩固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2.难点:学会搜集一些资料,加深对看云知识和天气知识的了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查字典给它们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1)峰峦(luán):山峰和山峦。(2)一霎间(shà):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3)预兆(zhào):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4)轻盈:这里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5)均匀: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6)朦胧不清:模糊不清。(7)阴森;形容(地方、气氛、脸色等)阴沉可怕。本课指天气阴沉,气氛可怕。(8)丝丝缕缕(lǚ):一丝丝,一条条。缕,量词,用于细的东西。(9)绫纱;泛指稀而薄的织品。本课比喻云彩稀薄。(10)崩塌;崩裂而倒塌(11)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12)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13)千姿百态:形容有各种各样的姿势。(14)变化无常:没有规律地出现新的状况2.阅读课文,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3.就课文不理解之处质疑。二、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看云识天气》,大家可以从云的千姿百态的描绘中得到识别天气阴晴雨雪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的实践中观察的结晶。文章语言生动形象而又准确,大家在学习时要注意把握三、正课1.快速阅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意讨论并归纳:全文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第二部分(第2—6段):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第一层(第2—5段):根据天空中云的形态、位置、薄厚来推测天气的情况。第二层(第6段):根据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第三部分(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第二课时2.探究质疑:讨论云和天气情况简表。3.提问:文章介绍这八种云,按照什么顺序?讨论并归纳:从高层云依次说到低层云,从象征晴朗天气的云,依次说到带来暴风的云。4.讨论光彩和天气情况简表。光彩识天简表光名产生和分布情况色彩天气征兆晕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里红外紫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华产生在高积云边缘部分里紫外红华环由小变大,转晴,华环由大变小,转阴雨虹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彩色圆弧东虹轰隆西虹雨霞早、晚,太阳照着对面的云彩云层变红朝霞西阴雨袭,晚霞东几天晴5.探究质疑:文章把云分为八类,把光彩分为四种来描述,这样分类说明有什么好处?讨论并归纳:这样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方面的异同,将事物分成若干类,逐类说明,使读者更具体、更详尽、更全面地了解事物的特征。四、小结本文运用分类说明的方法,对八种云、四种光彩进行描述,说明它们与天气的关系。第三课时2预习阅读课文,想想作者如何生动形象地介绍天上的云和光彩二、导入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直接了当地说明事物,不描写,不夸张,没有弦外之音,像数学、物理、生物等教科书;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运用描写、拟人、夸张等手法,使事物说明得形象、生动、具体,便于读者理解,可读性强。本文用大量生动的语言来描述云和光彩,这是值得我们揣摩和学习的。三、正课1.探究质疑:课文第1段如何生动形象地写出天上云的“姿态万千”?讨论并归纳:连用八个比喻,分别说明云的形态之多,姿态万千。2.探究质疑:课文第1段如何生动形象地写出云的“变化无常”?讨论并归纳:用“有时……有时……一霎间……”写云的变化无常。3.探究质疑:“云就像天气的‘招牌’”,“招牌”是什么东西,把“云”比喻成“招牌”有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招牌”是商店的标志,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把“云”比喻成“招牌”,写出了云和天气的关系密切,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4.探究质疑:课文第2段把云分为两类。“薄云往往是……象征”;“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预兆”。“象征”与“预兆”能不能互换,为什么?讨论并归纳:不能。因为“象征”这里指薄云的出现往往天气晴朗;“预兆”则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