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设问艺术陈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几乎是所有教师都会采用的而且频率极高的重要课堂手段。事实证明,提问在揭示矛盾、引起思考、判断是非、唤起注意、交流信息、调节教学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和作用。但假如运用不当,提问也会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杀手”成为小学生们理解课堂内容、记忆知识点的“拦路虎”。这里由小学生年龄特点决定的,他们的注意力不能像成年人那样保持长时间集中,而且容易受到干扰,因此教师的不合理提问很容易造成他们的注意力转移,从而影响对知识点的识记与理解。一、小学语文有效提问的方法1、又点及面的提问。教师不应该笼统地提问,这样会使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应该如何下手,像无头的苍蝇找不到出路;而是应该从一个点散发开去,最后形成一个面,当然这个点不能太过细碎。2、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循序提问。小学生既然形象思维为主,那么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提问的时候,就必须关注学生思维发展的模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再进行逻辑思维,学生感觉容易一点,老师也轻松一点。3、由浅入深。课堂提问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最终达到“跳起来摘桃子”的理想境界。如《索溪峪的“野”》,为何说索溪峪是“野”的首先就要让学生找着索溪峪的“野”体现在什么地方,然后才是为何说它是“野”的。这个问题应该是一步一步的推进,是慢慢来的。否则。开始就要学生回答为什么要说索溪峪是“野”的,就无形中事情拔高了。一、小学语文有效提问的技巧1、文章的点睛处提问。也就是课文内容和中心的聚焦点。这种点睛之笔,往往有窥视中心、统帅全文的艺术功用,可以使文章的外部结构交织缝合,内部意义脉络贯通,因而于此处设置问点,自然有功于辐散沟通,把握意旨,理解主题。比如《海上日出》最后一句:“这不是伟大奇观么?”这句话作为点睛之笔,照亮全篇,就有设疑讨论、体味的必要。2、作者的动情处理问题。也就是作者感情的爆发点,情与景的焊接点,同时也是意境的落脚点。于动情处设问,有助于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体会文章的情感意境。比如《难忘的一课》,动情点在“我”和师生共同的爱国主义感情上,抓住课文最后感情的爆发处设问点,是不难达到“入境始与亲”的境界的。教育的责任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提问的艺术在于促进思维发展。只有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才能焕发提问的精彩,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有效提问的方法,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摸索、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