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教学设计(精选3篇)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教学设计1一、说内容:我今日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的第一课时。本课的内容包括教材第1至第2页。二、说教材:有余数的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既可以使学生拓展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范围,又为以后继续学习除法打下基础。本节课要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认识余数。为了使学生掌握好有余数除法的,教材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认识到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产生,联系除法的含义引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并说明“余数”的含义以及有余数除法算式的读法。随后的练习,都是让学生试着用有余数除法的算式来表示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帮助学生巩固对有余数除法含义的理解。三、说目标:介于以上的认识,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通过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余数产生的原因及实际意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2、使学生在猎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沟通、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进展抽象思维。3、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沟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育学生积极参加学习活动的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难点: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四、说教程(说教法与学法)本课的教学分这样四大块。第一块:复习引新。1.观察:○○○○○○说说这6个苹果是怎么分的。说出两道除法算式。2.说出:6÷2的意义?6÷3呢?。3.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我想通过这样的复习找到新知的生长点,通过适当的温故,使新知的教学建立在旧有知识的基础上,也自然而然的引出新课。第二块:探究新知。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这一块的学习内容,准备采纳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分四个层次组织学习活动。第一层:分一分。让同学们在小组内把10枝铅笔分别按每人2枝、3枝、4枝、5枝、6枝分给小朋友,并把结果记录在书上的表格里。先指导操作,后自主活动,老师巡视指导。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得借助于操作活动。通过把10枝铅笔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对“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余数”的概念打下基础。同时,操作活动步骤清楚,面对全体学生。第二层:说一说。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全班沟通,通过沟通,确认每次分得的结果,并把这些结果按有没有剩余进行分类。通过观察、比较,突出了“剩余”这个概念,培育了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第三层:写一写。引导学生根据其中分得的有剩余的过程和结果写出除法算式,认识有余数的除法。(1)观察表一,说出算式并计算,引导学生说出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观察表二,说出算式并计算,10÷3=3(人)……1(枝)(3)认识余数。(4)观察比较,10÷5=2(枝)10÷3=3(人)……1(枝),引导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分。写算式是把学生的具体感知进行抽象的过程,是形成“余数”概念的主要环节。教学时,我力求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思考、沟通等活动,由没剩余引出有剩余,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进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并使学生获得了探究新知的活动经验。第四层:试一试。让学生把其他几种分得有剩余的情况试着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独立在书上填一填,反馈沟通后概括提炼:什么情况下平均分得的结果可以用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在这块的新知探究过程中,充分给予学生操作的时间真正让学生参加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去沟通,注意到由扶到放,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逐步建立余数的概念,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第三块:练习达成。想想做做1与例题的类型相仿,是模仿性练习。要求学生进行操作后,根据操作结果填写相应算式的商和余数,在完成填写后让学生说说每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突出算式中单位名称的选择,在表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