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大自然的语言》阅读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大自然的语言》阅读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会读懂科普文章,了解一些自然知识,理解视而不见、准是等词,会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2、利用课文进行朗读训练、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朗读能力与运用语言的能力。培育学生想象和说话能力。3、培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重点:指导学生学会读懂科普文章。难点:目标3课时安排:2课时第1教时学习内容:审题,自学生字词,学习第2—6节,了解各种大自然的语言,朗读、背诵、想象、说话练习。教学过程:一、揭题1、板书课题,读题。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看到课题,你怎么想?你还想知道什么?3、回顾第五单元提示,复习科普文章的学习方法。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划出来。2、沟通讨论,学生板书:白云、蚂蚁、蝌蚪、大雁、年轮。三、学习2—6自然段1、学习第2自然段(1)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知识?理解准是。(2)朗读练习:应用什么语气来读?(兴奋,因为天气好)(3)想象与说话练习:假如白云会说话,它会怎么说?(4)背诵第2自然段。2、学习第3自然段(1)蚂蚁搬家告诉我们什么知识?哪个词说明马上要下雨了?(2)朗读练习:要下雨了,应用怎么样的语气读?(着急)(3)想象与说话练习:假如蚂蚁会说话,它会怎么说?3、第2、3自然段对比互练(1)分组对比朗读。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调换句式练习:白云飘得高高,出门_________。蚂蚁忙着搬家,老天准要_______。4、学习第4、5自然段(1)学习几个生字:泳、逗、编、雁(2)第4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知识?第5自然段又告诉我们什么知识?(3)这两个自然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两个第1句都是什么句子?练习:把两个反问句分别改成陈述句。理解这两句用比方方法写的好处。(4)训练朗读:这两个自然段各应用怎样的语气来读?为什么?(抓住春天与秋天的不同来指导)(5)学生自己选择第4或第5自然段进行背诵。5、学习第6自然段(1)自由读第6自然段,让学生说说学到什么本领?(2)理解年轮:什么叫年轮?老师画几个树桩,让学生来说说每棵树各有几年了。老师说树的年龄,学生来画树的年轮。(注意由内向外画)四、课堂作业完成作业本第1、5两题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第2教时学习内容:学习开头与结尾,语言训练,举实例,仿写练习,总结全文,思想渗透。教学过程:一、复习1、课文写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2、背诵练习:学生自找一个自然段进行背诵。二、学习文章开头与结尾1、读第1自然段,练习:(1)我本以为______,现在才知道______。(2)只要我们_______,就能发现大自然的语言。2、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练习:(1)只有_______,才能读懂大自然的语言。(2)假如不认真观察,那就_________。假如观察了,但不动脑筋思考,那也会______。3、理解视而不见,学习多音字假。4、读、背开头与结尾两个自然段。三、拓展提高,读写结合1、举例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种刚才说的大自然的语言。四、小结1、这两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与本领?2、质疑:你还有什么不懂的?五、课堂作业完成作业本第2、3、4、6题。《大自然的语言》阅读课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2、引导学生认识“雁、庐、鉴”3个生字。教学重点:从诗歌中了解大自然然的语言,认识“雁、庐、鉴”3个生字。教学难点:懂得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准备:师:一份阅读检测题;一份阅读材料——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生:观察大自然中的现象。教学过程:一、导入大自然手中的画笔色彩斑斓,大自然独有的语言更是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魅力无限。今日,我们就来自主阅读戴巴棣的诗歌《大自然的语言》。二、初次自学诗歌。1、认读生字词,并把诗歌读通读顺。2、为诗歌标上小节号,思考:诗歌讲了哪几部分内容?3、小组内沟通、订正。三、再次深化阅读诗歌,独立完成下面的检查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