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时北方民族大融合学习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能力。2、层层设问启发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合作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法突破对重难点的学习。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历史价值观。[重点难点]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如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1.北方统一(1)北魏的建立①时间:后期。②民族:族。③都城:。(2)统一的实现:年,北魏统一。2.民族融合:的各族人民长期相处,相互影响,已经成为趋势。1.原因(1)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不能满足需要。(2)平城位置,不利于北魏对的统治,也不利于学习和接受先进的文化。2.概况:洛阳发展快,多,繁荣。1.措施(1)朝廷中必须使用语,禁用语。(2)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服饰。(3)改鲜卑贵族姓氏为姓氏,拓跋改姓。(4)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5)采用汉族的、。(6)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以治国。2.作用:促进了,汉文化得到更大发展。3.北朝:北魏和由它分裂后而先后出现的四个王朝,统称为。二、课堂学习1、自主学习: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基础训练学习笔记内容。二、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①“北俗之语”是指什么?②材料反映了哪一时期由谁主持的改革?③材料反映了哪项改革措施?用22个字概括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三、拓展延伸:如何正确认识孝文帝改革?四、系统总结:理清西晋到隋的发展线索。五、巩固训练:1、最能体现北魏孝文帝实行改革的决心的措施是A、使用汉语B、改汉姓C、与汉人通婚D、迁都洛阳2、5世纪,统一黄河流域的是哪一政权A、北魏B、北周C、前秦D、西晋3、北魏孝文帝改革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A、没有守旧势力的阻碍B、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威C、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D、顺应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潮流4、洛阳曾是多个王朝的古都,下列哪一王朝的都城不在洛阳A、西晋B、曹魏C、北魏D、西汉5、我国历史上的"北朝"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哪个王朝A、前秦B、西魏C、北齐D、北魏6、下列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是()A.在朝廷中禁用鲜卑语B.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C.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D.禁止学习汉族的礼法7、阅读下列材料: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1)材料中的“皇帝”是历史上的哪位皇帝?材料反映出这位皇帝采取了什么改革措施?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除上述材料反映出的改革措施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请举出三例。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3)你认为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学习目标1、说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数学.地理.农学三方面的科技成就。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2、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刻苦钻研是成功的秘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学习重点.难点祖冲之和圆周率是本课的重点。圆周率及推算涉及复杂的数学概念和方法,是本课的难点。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祖冲之和圆周率1.概况(1)生活在时期。(2)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家和家。(3)热衷于科学研究,注意学习的成就。2.成就:利用并发展“”,在世界上第次把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位数字。3.影响:领先世界近年。贾思勰与《齐民要术》1.概况(1)生活在时期。(2)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家。(3)向有经验的学习,参加实践。2.《齐民要术》(1)内容①总结了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经验。②介绍了、、、、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③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农作物必须,不误。④提倡改进生产和。(2)地位:是我国现存的第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郦道元的《水经注》L.概况:生活在时期。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家。2.《水经注的地位:是一部的地理学专著。内容:①记述了许多前人没有记载过的。②介绍了江河流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