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地图课题地球的自转课型预习展示课课时1学习目标1、能运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记住地球自转的特点2、记住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并会解释。流程自学指导学习笔记一地球的自转1、阅读课本第11页的第一段内容,找出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顺时针是指和钟表的转动方向一样的转动2、课本12页材料“是天转还是地转?”介绍了人们对地球运动的认识过程及人们为了追求真理而付出的努力。一、地球的自转1、定义:地球绕着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如图1),从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如图2),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如图3),可总结为“”。(南北极看地球自转的方向可总结成四个字)3、周期: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小时,也就是。4、阅读材料“是天转还是地转?”(1)“地心说”认为,处于宇宙的中心,是。(2)波兰天文学家提出的“日心说”认为,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在的同时又不断围绕公转,其代表作是。图1图2图3二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阅读课本11页的第二段完成学习笔记。晨昏线(圈)——向着太阳的半球叫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叫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其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到夜的界线为昏线,由夜到昼的界线为晨线。地方时——由于地球自转,我们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自西方落下。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刻有了早迟之分。这种在东西方向上由于经度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二、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1、昼夜交替(1)在图中画出晨昏线(圈)(2)在图中标出昼半球和夜半球2、地方时由此可得: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间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了不同的时刻。同一经线上的地方时,不同经线上的地方时。(填写相同或不同)展示任务温馨提示任务一:地球的自转1、利用手中的地球仪给同学们演示图一地球自转的方向,再结合平面图给同学们讲解,最后总结答案2、利用以上的操作步骤逐一讲解图二和图三。任务二: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1、先讲假如地球静止,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和背着太阳的一面各有什么现象?而地球自转又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2、依次讲出晨昏线、昼半球和夜半球任务三: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1、利用地球仪上的A、B两点来做演示实验,先让学生确定A、B两点的东西方位,再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是哪个点先看到日出,最后总结。课题地球的公转课型预习展示课课时1学习目标1、记住地球公转的特点。2、能运用地球公转示意图分析四季的变化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导学流程一地球公转的特点1、定义: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公转2、公转的方向是。3、周期: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4、重要特点: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二、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1、四季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由以上可得: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总是有规律地在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导致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表面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便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春季:3月、4月、5月夏季:、、秋季:、、冬季:、、知识广角知识广角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总是有规律地在23.5°N和23.5°S,之间移动(如上图),这两条特殊的纬线分别叫做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春分日(即A点,3月21日前后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移至北回归线时为夏至日(即B点,6月22日前后);然后太阳直射点又向南移,移至赤道时是秋分日(即C点,9月23日前后);向南移至南回归线时是冬至日(即D点,12月22日前后);之后太阳直射点再一次向北移动,周而复始。(结合课本14页阅读材料“回归线和极圈”理解)温馨提示:阅读课本第13页的相关内容,找出地球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温馨提示:结合课本第13页的图1.18“地球公转示意图”来分析左图图12、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A图可得:所处的节气是,此时太阳直射,昼夜情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