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世界格局的变化学案【本章概述】本章介绍20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世界和格局的变化,即从两极格局发展变化为多极格局。20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苏联改革进程出现严重问题。紧接着东欧政治经济局势发生剧烈变化,共产党下台。苏联于1991年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力量遭受重大挫折。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原来的一极消亡,两极格局结束,冷战终止。20世纪九十年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世界形势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不断,如阿以冲突、印巴冲突、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企图独霸世界,到处推行霸权主义,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全。20世纪晚期,世界经济的区域化、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知识经济兴起。争取可持续发展和世界持久和平,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仍然是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学习建议】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东欧无产阶级政党丧失政权东欧剧变的原因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八一九事件苏联解体2.世界政治的发展与冲突:“一超多强”局面形成美国霸权主义局部战争《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韩朝首脑会晤3.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冲突:经济全球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区域经济集团化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知识经济的兴起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知识点拨】1.戈尔巴乔夫的“民主社会主义”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在经济领域改革受阻情况下,从1988年起开始进行政治改革,提出了所谓的“新思维”——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资本主义的“民主化”和“公开性”,全盘否定苏联历史,丑化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引起人们思想混乱。他说:“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最充分地展现出我们制度的人道主义性质”,并说“新思维的核心就是承认全人类的价值观的优先地位”,即“承认人类的生存”。他要用“全人类标准”来改造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新的品质应是“民主和人道主义”,进而又提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趋于接近”的观点。这样,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1991年,苏共被停止活动,苏共中央解散,苏联解体。2.“八一九事件”的实质1991年8月,苏联发生了以副总统亚纳耶夫为首的政变,史称“八一九事件”,该事件的经过,教材已作了简要叙述,此处不再赘述。该事件的实质是苏联国内部分共产党高级干部和国家领导人不满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和肢解苏联,为了维护社会主义和苏联国家统一进行的一次最后的抗争。亚纳耶夫等领导人用非常手段,接管国家全部权力。但最后由主张“民主社会主义”,反对共产党的叶利钦掌握了实权。“八一九事件”后,仅短短5个月,苏联共产党下台并被解散,苏联解体。3.海湾战争海湾战争指1991年联合国组建的多国部队与伊拉克的战争。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发动侵略科威特的战争。科威特人少,军队也少,仅一天时间全国被占。伊拉克又宣布科威特是其一个省。国际社会谴责伊拉克的侵略,联合国通过660号决议,要求伊拉克立即无条件撤军。伊拉克置之不理。11月29日,联合国通过678号决议授权国际社会在伊拉克不撤兵的情况下对伊动武。规定伊拉克撤军的最后期限是1991年1月15日。美、英、法等28国派出70多万军队集结在海湾地区。最后期限一过,多国部队连续7天对伊拉克战略目标和军事设施展开狂轰滥炸,摧毁近半数伊拉克军队。1月24日,多国部队开始地面进攻,击溃了在科威特和科伊边境地区伊拉克军队主力。伊拉克2.6万平方公里土地被多国部队占领,前线部队大部被歼灭。总统萨达姆只好宣布无条件接受联合国12项决议。4月10日,海湾战争停火协议正式生效,战争结束。4.关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20世纪晚期,资本主义国家中的日本和西欧经济迅速发展,使二战后的以美国为主的世界经济格局逐渐变化为美国、日本和西欧三极互相竞争的局面。由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原来苏联与美国争霸世界的局面和两极格局不复存在。这一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在国际上地位提高。另外,一些地区或集团实力也在增强(如巴西、印度、东盟等),也想在国际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