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运动课题:地球运动(三)课型设置【自研·互动55分钟+表现35分钟】一、【学习主题】1、能比较、理解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异2、掌握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和应用二、【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课堂元素自研自探环节合作探究环节表现提升质疑评价环节总结归纳环节自学指导(内容·学法·时间35分钟)互动策略(内容·形式·时间20分钟)表现方案(内容·方式·时间35分钟)随堂笔记(成果记录·知识生成·同步演练)走进课本板块一:【知识梳理】我们都知道夏天热冬天冷,那么你能不能从地理角度去解释其原因?请同学们带着以下关键词: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进入课本P18-19和大一轮讲义P20夯实基础主题二,调动已有的知识,进行知识梳理。正午太阳高度的公式:H=§学法指导§:借助复习讲义夯实基础部分中对“正午太阳高度”概念的伸延,标注出太阳高度的定义,并完成随堂笔记中相关知识链接。交流与分享两人小对子:(对学展示)①就自研和随堂笔记进行等级评定,并对相关内容交换意见。②就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说出各自意见。(3min)冲刺与挑战五人互助组:(互助展示)就两人小对子中未解决的攻关话题进行拓展,对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进一步认知攻关。表现主题一“正午太阳高度”的涵义要求:请用具有创意的方式表现出夏热冬冷的情境,并作图进行解说。提示:注意作图的合理和美观,还可以比一比谁画的图示更好。自研自探成果呈现一1、正午太阳高度画图说明正午太阳高度在地球表面的分布规律。自研自探成果呈现二2、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举实例说明不同纬度的最小楼间距的计算方法。(2)写出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自研自探成果呈现三3、我校高一的地理爱好小组,对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进行探究时遇到了一些问题,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帮助他们解答。走进高考板块二:【考向分解】先尝试完成讲义P23中“预测演练”,再研读考点二中主题二的知识讲解,理解它是如何运用正午太阳高度的考点知识进行解题的。§学法指导§:找出解表现主题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要求:小组成员集思广益,说一说正午太阳高度作图区题切入点,学会分析失误,查漏补缺。在此基础上,总结此类题的解题思路和规律。(7min)准备与预演十人共同体:A、获得任务后,5人在组长带领下进行预展规划;B、另一小组长在组长带领下熟悉本组展示主题所演示的主题并交流意见;C、十人共同体进行主题性小预展。(10min)在生活中的应用。建议:假如你是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工人,你会如何安装客户家里的热水器,请用角色扮演表现之。(1)他们认为:在当地一个窗户朝正南的房间里,全年正午阳光都能照射到房内。你认为是否正确?为什么?(2)下图是他们绘制的“冬至日旗杆影子在日出、正午、日落时的示意图”。该图表示是否正确?为什么?等级评定:走进生活板块三:【拓展运用提升】地理复习中,归纳、比较、融会贯通很重要。请同学们运用今日所复习的知识点,自研老师选的一道综合性选题,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理解生活中的小窍门。表现主题三拓展提升要求:右侧地理爱好小组遇到的难题,请为她们解答,注意与台下互动,并说明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提示:可采用多种形式,如实物演示、画图解析等。板块四:【教师命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利用太阳能作为能源的产品逐渐走进了每家每户,如何更好的利用太阳能资源,更好的为人类所用,希望我们今天的复习能是同学们学以致用。请自主完成今日的教师命题,注意规律的总结和高考的动态。表现主题四当堂反馈①组员自由组合,讲解教师命题,与同伴共享成果。②你能在原题的基础上进行改变,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吗?请大胆表现!拓展性运用(知识生成、拓展提高、规律总结、知识框架)。构建本课知识框架:【教师命题】三层级巩固达标训练基础题:右图表示北半球某地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状况,读图完成1~2题。1、此日江苏省扬州市(约32.5°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约是()。A.32.5°B.79.5°C.45.5°D.66.5°2、假设图示太阳高度角为该地一年中最大太阳高度角,则()。A.地球上的温带范围将会减少B.扬州的正午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