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学习目标】1、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2、通过学生的探究与思考,①分析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②比较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原因。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受到后人的称赞。重点和难点1、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2、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是本课的难点。【学习过程】一、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1、匈奴族在过着游牧生活。秦汉时期,其杰出首领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匈奴族的业兴旺发达;业也发展起来,被广泛应用;一些匈奴人从汉族那里学会了。2、西汉帝时,国力强盛,开始对匈奴进行大规模的反击。年,派大将、大破匈奴,夺回了地区。3、公元前一世纪中期,匈奴分裂为几部,其中一部的首领向汉朝称臣,并同西汉订了,还向帝请求和亲,宫女嫁给了他。4、东汉时匈奴分裂为两部,匈奴向汉称臣内迁;匈奴经常出兵攻打东汉边境,后被东汉大将、击败,大部分向西迁徙。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有:二、课堂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一)合作学习(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1、冒顿为什么能统一蒙古草原?统一对匈奴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2、为什么汉武帝时期出击匈奴能够取得胜利?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有何作用?3、结合所学的知识归纳: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昭君出塞有何历史作用?4、探究:匈奴族在我国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西汉初年的“和亲”与“昭君出塞”有什么不同?分析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政策的不同及其原因。知识竞赛:学生代表,选题回答;其他组同学可修正、补充;师及时引导、点拨、评价)三、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网络)四、课堂巩固1、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B.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C.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D.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2、有位同学暑假想要实地考察“昭君出塞”的历史遗迹,请你告诉他应该去哪一城市()A.开封B.咸阳C.南京D.呼和浩特3、汉武帝雄才大略,他的大一统在军事方面的主要表现包括()①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②派大将窦固、窦宪北击匈奴③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④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昭君出塞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已成为千古佳话。这是因为()①昭君和亲促进了汉族和匈奴族的友好相处②昭君和亲推动了汉匈的经济文化交流③昭君和亲使我国北方地区再无战乱④各族人民历来希望和睦友好相处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③④5、现代史学家翦伯赞的诗句“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他所称赞的历史人物是()A.霍去病B.张骞C.王昭君D.呼韩邪单于6、“白马如去,落日悲笳(胡笳)处处闻。此去妾心终许国,不劳辛苦汉三军”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肯定昭君主要是因为()A.昭君出塞是为了个人幸福B.昭君出塞是为了报效国家,以国家的利益为重C.昭君出塞加强了汉与匈奴的友好往来D.昭君出塞是为了显示一个不畏艰险的伟女子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唐戎县《咏史》材料二、“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董必武《谒昭君墓》(1)从材料一中可看出“汉”对“胡”的政策是什么?并分析作者对此持何态度?(2)材料一中的“妇人”和材料二中的“昭君”分别指谁?(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如何评价“昭君”?(4)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就如何处理好民族关系献计献策。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