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声现象第1节什么是声音(2)学习导航重点:1、巩固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2、知道人耳的结构和人的听声能力3、知道声音具有能量难点:声音的利用和有关声速的计算考点:1、人耳的听声能力辨别2、声速的应用知识回顾1、声音是由于物体产生的,停止,停止。发声的物体叫2、声音的传播需要,、、都可以作为传声的物体。3、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它的大小与介质的和有关。不能传声。4、上一节我们学习了、、三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知识点分析一、人耳的听声能力1、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单位是,简称,符号。2、人耳能听到的范围是。低于的声波叫次声波;高于的声波叫超声波。次声波和超声波都是人耳不能听到的,但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通常和人不同,有些动物如猫、狗、海豚等对反应灵敏;有些动物如大象,对反应灵敏。3、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叫。例1:鸟语花香的时节,小红和妈妈一起在公园赏景,小红发现,花丛中有蜂蜜、蝴蝶飞舞,但是她只能听见飞行发出的声音,却不能听到飞行发出的声音。二、人耳的结构及听声过程1、人耳的构造:人耳主要由外耳道、、听小骨、耳蜗及组成。2、声音进入人耳引起听觉的过程: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3、耳聋:分为耳聋和耳聋。听觉神经或大脑听觉神经中枢发生病变或是受到损伤引起的听觉障碍叫耳聋;鼓膜病变或是损伤引起的听觉障碍叫耳聋。其中,耳聋将永久失去听力。4、骨传导:①声音可以通过、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方式叫骨传导。②骨传导的原理是。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导更好。例1: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人耳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方法总结:解此类题应沿人耳听到声音的顺序(发声体→介质→健康的耳朵)来思考。例2:我们能听到声音,正确的传播途径是()A、良好的耳朵→介质→物体振动B、介质→物体振动→良好的耳朵C、物体振动→介质→良好的耳朵D、物体振动→良好的耳朵→介质三、声音具有能量:声音具有的能量叫。如:巨大的声响击穿耳膜;超声波可以将人体内的结石粉碎成小的颗粒等。例: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使得水花四溅。说明声音具有。四、关于声速的计算例1:小麻雀躲在树叶下,看到闪电后15s听到雷声。试问发生闪电的地方离麻雀有多远?方法总结:从此题可以看出,利用声音可以测出距离远近。例2:张明和小红想测量一根长铁管的长度,苦于没有好的测量工具。他们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铁中的传播速度是5000m/s,于是,张明在铁管的一端敲一下,小红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这两次声音间隔2s。请你帮他们计算一下,铁管有多长。例3:在进行百米赛跑比赛中,计时员看到发令枪枪口冒出白烟开始计时。若在听到枪声时开始计时,测得某运动员的成绩是10.45s。此成绩比运动员的真实成绩偏大还是偏小,差多少?课后练习1、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每秒振动5~6次,蜜蜂每秒振翅300~400次,当它们从你身旁飞过时,凭你的听觉()A、能感到蝴蝶从你身边飞过B、能感到蜜蜂从你身边飞过C、都能感到它们从你身边飞过D、都不能感到它们从你身边飞过2、古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古代,人们常用敲钟报时,人们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敲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分析其原因是()A、大钟的回音B、大钟继续在振动C、大钟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D、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的缘故3、下列现象中表明固体可以传声的是()A、敲锣打鼓,就能听到声音B、耳朵听到收音机播放出来的声音C、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听到远处的火车声D、水中的鱼听到脚步声4、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此现象说明()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钟产生的声音需要笔来传播C、声音是一种振动的波D、发声的物体在振动5、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超声波的传播速度比次声波快B、次声波的声音比超声波的声音小C、动物能感知超声波不能感知次声波D、超声波的频率比次声波高6、声音是一种波。下列事实中,能说明声波具有能量的是()①振动的喇叭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