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考试说明考查角度命题趋势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新政协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发展。(2013·江苏单科,T9)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注意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的发展脉络和祖国统一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复习的重点放在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和影响上。2.从纵向角度来厘清新中国的民主制度建设和追求国家统一是1840年以来中国近代史主旋律的继续和深化。3.从横向角度比较分析中国特色的现代政治制度与欧美资产(2014·江苏单科,T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的原则及意义2.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及其意义。阶级代议制的异同点,强调政治制度的多样性与实践性。4.正确理解港澳回归的意义。联系当前台海地区的现状,国共关系的发展,展望台湾回归3.“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的回归;“九二共识”与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2013·江苏单科,T22)祖国统一与两岸关系的发展考点一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1)初步建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正式确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3)初步发展: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深化理解】《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原因(1)从《共同纲领》产生的条件看,由政协来代行国家最高权力是合适的。(2)从《共同纲领》的内容看,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3)它的许多内容为我国1954年宪法所沿用,为后来宪法的制定奠定了基础。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1)条件(2)标志: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①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指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3)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1)背景: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目的: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3)依据:《共同纲领》规定和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4)实施(5)意义【图解历史】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考法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及特点『典例』(2014·江苏单科,8)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解析据题干“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信息,说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妇女有了选举权,故选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确立的,B项错误;政治协商制度是处理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党派关系的制度,李长凤老大娘并不代表某个党派,C项错误;题中材料并未出现相关民主政治建设的各项法律,故D项错误。答案A【方法突破】★明考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抓关键据“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可知选举权的扩大。★定方法史论结合型选择题:侧重考查基本历史理论,或者某一阶段、历史时期社会特征。做题时要联系具体的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得出体现历史发展趋势的规律性内容。【史论链接】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1)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人民代表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2)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3)实行新型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4)实行新型的民族制度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考法2新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及特点『典例』(2013·江苏单科,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