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十四 现代化模式的调整与创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 课时3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学案(含解析)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册历史学案VIP免费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十四 现代化模式的调整与创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 课时3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学案(含解析)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册历史学案_第1页
1/19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十四 现代化模式的调整与创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 课时3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学案(含解析)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册历史学案_第2页
2/19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十四 现代化模式的调整与创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 课时3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学案(含解析)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册历史学案_第3页
3/19
课时3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考纲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1)凡尔赛会议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内容、影响。(2)国际联盟的建立和《非战公约》的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2)联合国的建立、宗旨及意义。素养解读时空观念从1914年至1945年,其间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及经济格局的演变。历史解释(1)两次世界大战都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引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2)两次世界大战都导致西欧国家的衰落,都壮大了美国实力,都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都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新发展。史料实证运用文献史料、历史遗存及后人研究成果,印证两次世界大战的背景、性质、过程特点及影响。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相关理论,客观认识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考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选修3)1.背景(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2)主要原因:欧洲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对峙。(3)催化因素: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4)思想根源: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5)导火线: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2.过程阶段时间主要战况评价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俄、法、德、英等相继投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第一阶段1914年英、法与德进行马恩河战役8月俄军进攻奥军并取胜德国速战速决梦想破灭德军重创俄军第二阶段1915~1916年1915年,战争中心转移至东线,俄军节节败退,德军也无力继续进攻战争处于僵持状态,各国出现反战浪潮1916年德法凡尔登战役1916年7月索姆河战役(英法—德)第三阶段1917~1918年1917年4月,美国参战,胜利的天平倒向协约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中国、巴西等国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进入全球规模阶段十月革命后,苏俄退出战争德军节节败退,保加利亚、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投降1918年11月,德国基尔港水兵起义,推翻德皇,签署停战协定3.性质: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讲都是非正义的。4.后果(1)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2)西欧相对衰落,国际地位下降,美日崛起。(3)引发了独立和革命浪潮,俄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高潮。考点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选修3)1.凡尔赛体系(1)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先后同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等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条约与《凡尔赛和约》、国际联盟盟约结为一体,构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2)实质:列强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确立的国际关系新秩序。(3)影响2.华盛顿体系(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英、日三国在亚太地区相互争夺,为缓和它们之间的矛盾和重新分割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而召开华盛顿会议。(2)内容(3)影响3.国际联盟(1)成立(2)宗旨: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和平与安全,各会员国应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3)实质:英法等少数大国控制下维持霸权的工具。(4)地位:是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性的政治组织,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5)作用4.《非战公约》(1)背景(2)内容(3)评价积极意义①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②限制了国家的战争权,奠定了“侵略战争是国际犯罪”的法律基础③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提供了法律武器局限性对制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不能起到实际作用考点三第二次世界大战(选修3)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2)主要原因:经济大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3)历史原因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潜伏的各种矛盾。②德国、日本、意大利的军国主义传统。(4)外部原因①英法采取绥靖政策,美国制定“中立法案”,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②苏联采取避战自保政策,1939年8月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③20世纪30年代欧、亚、非一些国家的局部反法西斯斗争没能阻止世界局势朝着新的世界大战的方向发展。2.过程(1)全面爆发: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十四 现代化模式的调整与创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 课时3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学案(含解析)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册历史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