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目标定位1.结合实例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2.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3.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4.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视角分析一些自然现象。核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关系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2.地理要素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1)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的。水循环生物循环地壳物质循环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从岩浆到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的产生过程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变质、重熔再生物质循环简图能量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太阳能――→化学能――→热能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意义①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①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转化;②联系自然界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①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②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③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能量传输(2)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作用表现改变大气成分,改造大气圈地球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而现今大气以氮和氧为主,这主要是生物生命活动参与的结果。大气中的氧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结果;而大气中的氮,一部分是由微生物分解各种氮化物释放出来的,另一部分是从原始大气中的氨分离出来的制约陆地水的化学成分,改善陆地水分状况有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从水体中吸收某些化学元素和化合物,而释放另一些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了陆地的水分状况改造岩石圈,促进了土壤的形成有些沉积岩是在生物的参与下形成的,并且有一部分是由生物残骸堆积形成的,如煤、石油等。陆地上生物的出现还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改变地球面貌,形成地理环境地球上生物的出现,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思维拓展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成分的变化成分作用过程变化趋势作用过程成分原始大气CO2――→减少增加――→N2现代大气CO――→减少增加――→O2CH4――→减少增加――→CO2NH3――→减少减少――→O3核心点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诠释体现举例说明生产指导意义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统一结合,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平衡功能:二氧化碳的平衡: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氧气的平衡: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要用动态的、联系的、立体的、综合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拟定进行时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否则会使环境因子发生一系列的异常,造成各种各样的灾害,如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沙尘暴”的考察和研究表明,正是由于处在农耕和草原交接地区的人们盲目开垦草原,破坏了植被地表土层,加上强劲的冬季风,使得我国西北、华北地区近年来沙尘暴天气发生频率增加。再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工程也都要考虑对某一要素的影响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并作出综合评价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思维拓展某一要素的变化,能影响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但不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这种认识正确吗?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