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二大国兴衰与国际关系中的合作与冲突[主干链接](1)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中的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的兴衰。(2)从早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以来近现代大英帝国的兴衰。(3)两次工业革命以来德国兴衰的经验教训。(4)从美国独立到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美国强国之路。(5)十月革命以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6)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富强、复兴的历程。(7)二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演变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8)世界政治格局演变过程中世界大国的外交政策及大国外交关系。(9)近现代中国屈辱的外交历程及外交政策的调整(10)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海禁政策)与丝绸之路。(11)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与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表现、影响。(12)二战后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确立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拓展延伸]1.对近现代大国崛起的反思及认识(1)反思①俄罗斯(苏联、俄国):经济、政治、法律等各项改革要协调进行;经济改革要关注民生的改善;政治改革要关注权力的监督和法制建设;各项政策要随环境、历史背景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改革的挫折意味着新起点的开始。②德国:分裂削弱国家实力,统一能增强国力;外交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在欧洲大陆的政治版图上结盟或不结盟都是为了谋求国家利益;积极的民族精神能使国家奋起,扭曲的民族精神易使国家偏离正确的轨道。③美国:科技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善于抓住机遇和吸收外来优秀成果提升自己;法律是自由的保障,重视法律制度建设;发展不能以强权为保护伞。(2)认识①大国崛起不能靠武力。②许多大国只是昙花一现,唯有葡萄牙、西班牙、英、法、美、俄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大国。③葡萄牙、西班牙是市场经济的发端国,英、法是自由市场经济和多党议会制的创始国,美国是用市场经济无形的手与政府干预有形的手共同调节经济的开山之祖。④这些国家都没有离开市场经济,都有一个稳定的宪政制度。⑤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2.近现代“中国梦”的主题的内容(1)中国梦的主旨:“振兴中华”。此口号最早是孙中山在1894年兴中会成立章程中讲到“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时提出的。(2)“中国梦”的“两个百年”历程①从1840年到1949年,特征是找到复兴之路,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②是从1949年到新中国建立100周年,特征是完成现代化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中国梦”的两重任务:实现民族复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4)“中国梦”的启示:“中国梦”是一个长期奋斗的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建党和新中国建立是实现“中国梦”的两个关键历史节点。国家独立是“中国梦”实现的前提。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国梦”实现的精神动力。3.认识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1)国际政治格局实际上是大国争夺和妥协的产物,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争夺的持久性、妥协的暂时性,任何格局都将发生变化;决定国际政治格局的终极力量是大国经济力量的对比;任何国际政治格局都不可能真正缓和国际关系,只能暂时掩盖诸多矛盾。(2)新的国际格局的变动是在和平方式下进行的,需要通过世界主要力量间的长期角逐、斗争和妥协来实现,加之两极格局解体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决定了新旧格局交替是一个曲折反复的过程。(3)要想在当今国际格局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致力于发展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作为当代中学生,要感受到自己担当的历史使命,要有努力学习、顽强拼搏和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考题例解](2019·4月浙江选考,T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印两国的谈判在(1953年)12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周恩来说道:“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周恩来指出:中国政府“对于目前正在它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周恩来指出,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