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生活在依法治国的国家【课标要求】1.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2.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树立法制观念。3.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4.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中考要点】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3.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4.青少年要以实际行动维护宪法尊严。5.依法治国的重要性。7.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在法制建设中,青少年应该做出自己的贡献。8.法律监督的内容。9.公民依法享有监督权、批评和建议权。【学法指导】本单元主要知识内容以法律为主。复习时,首先掌握宪法的相关知识内容,懂得宪法与其它法律相比是根本大法、最高行为准则,深入理解掌握它的地位和作用。关于依法治国的相关内容,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来掌握,特别要注意国家和青少年的不同角度。在深入理解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要注意知识地运用,结合有关题目,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名题点击】1.2005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这一法律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的,旨在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分裂国家。运用所学知识回答:(1)材料表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了什么职权?(2)制定《反分裂国家法》为什么必须根据宪法?(3)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你打算如何增强宪法观念,为宪法的贯彻实施做出应有的贡献?解析:这是一道时事问题与教材知识紧密结合的分析说明题,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宪法”知识的理解,进而对学生进行法制观念教育。三个设问,环环紧扣,层层递进,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创新能力。第一问结合教材的相关知识回答即可。第二问首先要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其次明确《反分裂国家法》是普通法律,第三要简要回答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此题的回答需要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第三问是具有开放性特点的问题,学生可紧扣日常生活谈打算,言之有理即可。参考答案:(1)材料表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了立法权。(2)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反分裂国家法》是普通法律,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普通法律不能和宪法相抵触。(3)作为青少年,我们首先应当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其次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如严肃认真地参加升国旗、唱国歌等仪式;还要以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宪法,并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时时处处用实际行动捍卫宪法的尊严。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增强宪法观念。2.2004年,乌鲁木齐市在33个政府委办部门和行业开展了“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万人评议活动。很多单位都在显著位置设置了“万人评议”箱,广泛收集社会群众反映的问题,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各族人民群众积极踊跃参与此项民主评议活动。有人认为,参加这次评议活动,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这是我的权利和自由。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市民参加万人评议活动,是行使了法律规定的什么权利?行使这一民主权利的意义是什么?(2)你认为有些人的观点正确吗?请说明理由。(3)我们应该如何增强公民意识,做一个具有高度法制观念的好公民?解析:这是一道既注重知识考查,更注重能力考查的好题。本题要求学生在仔细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有条不紊地作答。第(1)题考查学生对批评权和建议权及其重要意义的认识,重在考查基础知识,学生只要熟练掌握课本知识,就能正确回答。第(2)题引导学生明辨是非,重在辨别能力的考查,答案具有开放性,只要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第(3)题的综合性较强,重在考查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答案也具有开放性,可以从多个角度回答。参考答案:(1)批评权和建议权。公民依法行使批评权和建议权具有重要意义,它能促使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办事,有利于加强国家机关的廉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