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点考试内容及要求命题规律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①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b);②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c);③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a);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c)(1)本专题命题关注度比较高,涉及所有考点;唐宋和明清时期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政策更应引起高度重视(2)与长效热点“三农”问题相联系;丝绸之路不仅可以联系商业,也可联系手工业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①古代中国的丝织业(b);②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b);③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b);④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c)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①“市”在历代的发展(d);②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c)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①“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c);②“海禁”政策及其影响(c)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1)“刀耕火种”:中国古代农业的原始阶段。(2)铁犁牛耕①形成:春秋战国时期。②发展:汉代时期,牛耕逐渐普及全国,并出现了播种工具耧车和一牛挽犁的耕作技术。③成熟: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3)主要影响①积极: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②消极:小农户个体经营使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2.古代中国著名水利工程及灌溉工具(1)战国时期:李冰和郑国分别主持修建都江堰和郑国渠。(2)汉代:关中农民创造“井渠”,至今流行于新疆;王景治理黄河,基本解除了水患。(3)隋唐五代:北方以立井水车作为提水灌溉工具,长江流域发明了高转筒车。(4)宋代:出现以水力为动力的水转翻车。(5)明清时期:出现了风力水车。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规模家庭个体经营为基本单位,规模小分工家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目的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自给自足技术特点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地位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4.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1)制度演革①商周时代:实行井田制,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际归国王所有。②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确立了土地私有制。③北魏到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在受到严重破坏后被废弛。④宋代以后:“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的土地兼并情形更为严重。(2)历史影响①古代社会土地大部分为地主所有,农民占有较少。②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③开明的政治家力图改革田制,缓和土地兼并造成的社会矛盾,但最终都未能成功。精耕细作在古代农业发展中的表现1.耕作方式发展: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经不断完善而为后世所沿用。2.耕作技术进步:耕作方法、田间管理系统完整,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3.改善农业环境:重视农田灌溉,改善土壤环境,使农业收成不再完全取决于天气。1.考向: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2017·4月浙江选考,T1)中国农业从远古洪荒走来,经历了“刀耕火种”“牛耕铁犁”等阶段。下列项中属于“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有()①石斧②耧车③骨镰④曲柄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A。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农业时期的生产工具非常简单,主要是石斧和骨镰,耧车在西汉时才开始出现,曲柄锄属于铁制生产工具,原始社会没有使用铁器,所以①③符合题目要求,故答案为A。2.(2017·11月浙江选考,T3)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右图所示人物主持的水利工程闻名于世,历苍黄风雨,惠泽中华民族两千余载,堪称世界水利工程的典范。这一水利工程是()A.灵渠B.都江堰C.郑国渠D.白渠解析:选B。依据所学知识,李冰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B项正确。3.(2016·10月浙江选考,T2)下图信息,最能体现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选C。①反映的是鼓风冶铁的装置——水排,属于手工业领域的成就;②③反映的是农业领域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特点;④反映的是文化领域的内容。故②③符合题意。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1.古代中国的纺织业(1)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纺织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