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空间变化课题:人口的空间变化课型设置【自研·互动45分钟+展示45分钟】一、【学习目标】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并能分析主要因素。二、【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自研自探环节合作探究环节展示提升环节·质疑评价环节自学指导内容、学法、时间互动策略内容、时间展示方案内容、归纳、记录板块一:【知识梳理】当今社会,农民工问题是一个大的社会问题。请同学们带着以下关键词:人口流动,人口迁移等迅速读课本第二节,精读讲义考点1-3,调动已有的知识,体验成果,进行【知识梳理】:1、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新大陆是指、、三个大洲。在19世纪前以前世界的人口迁移主要是新老大陆间的流动。2、识记国际人口迁移的定义、和不同时期特点:19世纪前:,二战后:3.不同时期国内人口迁移特点:1949-80年代中期:,原因是:80年代中期至今:,原因是4.总结人口迁移的意义完成下表:不同地区有利影响不利影响迁入地迁出地5、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①.自然因素主要是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影响人口迁移。②.经济因素包括个人对生活和职业需求的变化从而迁移向经济交流与分享两人小对子:(对学展示)①就自研和随堂笔记进行等级评定,并对相关内容交换意见。②就“人口迁移的意义”,进行理解性识记。(2min)冲刺与挑战五人互助组:(互助展示)就两人小对子中未解决的攻关话题进行拓展,对“农民工现象的流动方向和对我国社会产生的影响”进一步认知攻关。(3min)准备与预演十人共同体:A、获得任务后,5人在组长带领下进行预展规划;B、另一小组长在组长带领下熟悉本展示单元一:知识回放:板书并完成板块一,用准确精炼的语言或图示解析。展示单元二:地理与生活查阅资料归纳总结板块二的问题答案。发达活跃的地区。③.社会因素包括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文化因素等。板块二:【知识归纳与整合】6、结合P85主题2第3点,分析当今社会分析农民工现象的流动方向和对我国社会产生的影响。组展示主题所演示的主题并交流意见;C、十人共同体进行主题性小预展。(5min)自学指导内容、学法、时间展示方案内容、方式、时间板块三:【考向分解】完成讲义中“预测演练1-3题”和P86图表应用,观察例题中的解题思路和运用的知识点。先尝试自解,再看例题解析,找出解题切入点,并学会分析失误,查漏补缺。板块四:【运用提升】综合板块知识,完成例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国家人口计生委于2009年7月启动了重点地区流动人口监测试点,监测区域涵盖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部、西部,涉及北京、上海、深圳、太原、成都五市的2330万流动人口。下图为根据监测结果绘制的流动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材料二监测显示,北京流动人口50.9%来自河北、河南和山东;上海的流动人口52.1%展示单元三:例题导析将讲义中考向例题的解析过程,选择精辟的语言和易懂的方式呈现。并能说明这些例题考查了什么知识点,你是依据什么规律和题意信息解答例题的。展示单元四:精题剖析展示例1:(1)结合材料一、二、三分析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四可判断流动人口的就业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行业,这些行业的月平均收入________。(3)人口大量流动,给流入区造成的影响主要有哪些?来自安徽和江苏。材料三监测显示,流动人口中78.7%为农业户口,21.3%为非农业户口。86.8%接受过初中教育,10.4%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9年。材料四分户口性质流动人口各行业就业比例(%)及收入(元)分布图。等级评定:总结归纳环节请用知识树的形式总结今日的复习要领:培辅课:疑惑告知:效果描述:反思课:今日心得:今日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