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考纲考情考试内容考试要求2015年2016年2017年必考加试10月4月10月4月11月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bT1,26T1T1T31T1(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cT3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秦的统一bT3(2)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bT1T2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汉朝州刺史的设置b(2)唐朝三省六部制b(3)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bT7(4)元朝行省制度b(5)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d(6)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c(7)中国古代的世官制、察举制与科举制dT33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1)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bT31(2)清朝军机处c(3)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c响(4)清朝的边疆政策c一、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b)1.西周的分封制目的有效控制广袤国土,拱卫王室,巩固西周统治对象周武王将子弟(主体)、功臣和亲周的贵族分封于各地做诸侯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义务诸侯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封国燕(宗亲)、鲁(宗亲)、齐(功臣)、宋(先代贵族)等影响积极:周的文化形式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消极:后期诸侯国间强国兼并弱国,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微点拨“封建”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西周的分封制(“封邦建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二是指(战国之后)以“地主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政治制度,也就是马克思主义所指的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封建社会和封建制度。2.西周的宗法制(1)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2)内容①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②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是大宗,由嫡长子继承其地位。③从卿大夫到士,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3)特点:嫡长子继承,等级森严,强调血缘关系。(4)影响①在广义范围内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时至今日,宗法制不存在,宗法观念依然存在。②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和特权,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微点拨大宗和小宗既是家庭血缘关系,也是政治上君臣隶属关系。二、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c)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庭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不同等级的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3.地方权力较大: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4.神权色彩浓厚:王权和神权紧密结合。5.稳定延续:夏商政治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主题一凸显贵族政治特色的分封制1.分封制的时空定位2.分封制的演变历程(1)创制:确立于西周时期。(2)瓦解:春秋战国时,分封制趋于瓦解。(3)废除:秦始皇统一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4)延续:汉初又兼采之。“七国之乱”平定之后,诸侯的军事、政治权力被收归中央,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魏晋以后,部分王朝也还实行分封,如明朝初年,其性质不全相同,是为专制集权制度服务的。1.周王与诸侯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史料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论从史出天子与诸侯之间有明确的权利与义务规定,二者从属关系等级严格。2.分封制的影响史料《中国早期文明研究札记》中曹兵武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论从史出分封制度有利于中原文明的传播交流及国人的文化认同。1.分封制的特点(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3)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